期刊速览
关键词:庄子 孔子 在宥
庄子对仁义的批驳是学人服膺于司马迁“庄子诋訾孔子”之说的核心缘由。庄子所言之仁义,是一种兼具规范功能与评价功能的统一道德准则。在庄子看来,仁义之治业已显露出诸多弊症,因而不再适用于庄子所处的时代。庄子肯定仁义是古之至人基于对天道的体悟而制定的规范,但这些规范随着时移世易,反倒会成为欺世之德。因此,庄子提出以洞悉天道的至人建政,以在宥之法取代被滥用的仁义之治,达成治法与天道相统一的“内圣外王”局面。
——摘自《法学评论》2025年第4期邵方著《庄儒之间属天的链接——以庄子对仁义的批驳为视角》
关键词:效力 叙复
因赦叙复和因功叙复是唐宋时期效力叙复的两条基本路径。赦叙在宋代逐渐成为效力叙复的主流方式,叙复条件与唐代相较实质存在降格趋势。尽管如此,效力人功绩在叙复实践中仍然受到高度关注。官僚降责叙复行为,实质是中国古代行政决策、信息传递和文书运行相互配合并共同完成的政务过程。钩沉唐宋叙复的时代变迁、效力叙复的文书表达和效力叙复的法律实践,能够为考察中国古代官僚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依据,为当代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历史镜鉴。
——摘自《法律科学》2025年第5期陈玺著《唐宋时期效力叙复法的实践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