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将法学会工作积极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设置轮驻窗口 建立运行机制


  今年以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法学会积极探索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开展法学会工作,助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近日,又制定印发了《黔西南州法学会轮驻综治中心运行机制》,规范法学会轮驻综治中心相应工作。

  黔西南州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文表示,综治中心是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载体。作为政法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黔西南州法学会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积极主动组织力量轮驻综治中心,在综治中心统筹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贡献法学会力量。


  依托综治中心建立基层服务站点

  黔西南州法学会高度重视基层服务站点、轮驻综治中心、法学专家咨询等相关工作。早在2024年初,黔西南州法学会就组建课题组,对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服务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开展调查研究,充分论证依托综治中心建设基层服务站点是法学会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并下发通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工作。

  随后,黔西南州法学会通过实地调研、学习观摩、综合分析、座谈交流等方式,从有利于服务群众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明确了基层服务站点的建设方向。

  根据要求,黔西南州各级法学会依托同级综治中心建设基层服务站点,在县级综治中心设置法学会轮驻窗口;在乡级综治中心,由县级法学会主导建立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明确1名站长或联络员。

  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站点在接受群众法律咨询等服务时及时予以解答。若一时难以解答,须做好登记,向县级法学会提出申请,由县级法学会选派专家进行解答。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站点可结合“会员进网格”开展工作,通过网格化服务,为千家万户提供法律咨询、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服务。

  在兴仁市法学会薏品田园街道工作站,站点标识、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图及常驻会员信息与联系方式等信息一目了然,解纷调解室、心理疏导室区域分明。工作站与街道综治中心深度融合,联合司法所打造成立“居民说事”室,以实际行动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通过社区开展院坝会、群众会共100场次,覆盖群众约3200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4个,完成“居民说事”事项办理33次。

  册亨县双江镇法学会工作站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统筹整合辖区公安、司法、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力量,构建“党建+综治+行业部门”联动机制,切实将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为辖区和谐稳定筑牢防线。近期通过组织网格员、村(社区)干部、志愿者等力量深入村组、家庭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发现3起土地纠纷并提前介入,避免矛盾激化升级。

  目前,黔西南州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入驻县级综治中心8个,占比100%;入驻乡级综治中心136个,占比97.14%。


  围绕轮驻工作建章立制

  法学会轮驻综治中心后,如何发挥作用,如何有效运行,如何开展工作,成为黔西南州法学会重点谋划的工作。为此,黔西南州法学会积极思考,结合课题研究成果和实际,制定《黔西南州法学会轮驻综治中心运行机制》,要求各基层法学会主动靠前,围绕“13+N”四位一体化解稳控体系,形成州级主导、县级主战格局,体系化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稳控工作。

  一方面,组建专家服务组。在原有62名法学咨询专家的基础上,将专家研究领域延伸覆盖至欠薪欠资、房产物业、移民安置、征地拆迁、校园安全、殡葬改革、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婚恋家庭、山林土地等12个方面,新聘任21名法学咨询专家,实行分类管理,组建12个专家组,服务12个领域矛盾纠纷化解。

  另一方面,理顺工作流程。以“提出需求—分派任务—开展工作—结果反馈”的流程开展工作,委托单位列出需求清单,向法学会提出书面委托事项,法学会根据需求清单,选派专家参与。专家开展工作后,形成法律意见书,法学会将法律意见书反馈给委托单位。

  5月9日,兴义市法学会收到黄草街道关于物业管理方面的委托需求清单后,及时选派法学咨询专家参与工作,研究出具法律意见书,为黄草街道化解矛盾纠纷提供科学参考。

  此外,法学会轮驻综治中心后,主要运用“周三有约”服务机制,选派法学咨询专家采取“坐诊”、“巡诊”、“会诊”、轮流值班、线上预约、电话咨询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每逢周三,各级法学会都安排法学咨询专家在综治中心值班,接待群众。同时,组织法学咨询专家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到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服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7月9日,恰逢周三,安龙县法学会组织“周三有约”法律服务专家团队到笃山镇开展工作,参与当地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服务,取得积极成效。


  矛盾纠纷在信息平台流转处置

  《黔西南州法学会轮驻综治中心运行机制》规定,县级法学会要充分运用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开展工作,在接到综治中心关于“四个重大”的业务派单时,及时组织法学咨询专家进行分析研判,提出意见建议,出具法律意见书。若遇到重大、复杂或疑难案件时,可以向州法学会提出申请,由州法学会选派法学咨询专家参与。

  基于此,黔西南州法学会在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上开通了10个专门账号,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5月30日,望谟县综治中心收到一起关于土地矛盾纠纷的诉求,综治中心通过信息平台流转至望谟县法学会账号,请法学会组织法学咨询专家进行调解。望谟县法学会随即组织专家开展工作并出具法律意见书,通过信息平台反馈至综治中心,实现线上流转处置。

  除此之外,乡级综治中心收到疑难矛盾纠纷后,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上报至县级综治中心,县级综治中心根据工作需要将该矛盾纠纷流转至县级法学会账号,将法学会作为协办单位,组织法学咨询专家研究后提出法律意见。由此,法学会轮驻综治中心的作用可得到进一步发挥。

  通过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开展工作,不仅是服务案件的一种工作模式,更是一种工作工具,此外还打破了原始的纸质记录方式,能自动生成统计数据,形成工作台账,矛盾纠纷流转处置更加方便快捷。自今年5月份以来,黔西南州法学会通过信息平台流转,参与化解处置矛盾纠纷22件,每一件均可在线查看流转记录及办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