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创新实施“1+3+N”工作法

精准监督助力企业减负增效


  本报讯(记者牟希同 □薛梅 通讯员杨傲)2025年2月,生态环境部门在线监控发现辖区内某染织企业外排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浓度为204mg/L,超出排污许可证允许的排放标准规定的200mg/L限值,超标幅度为0.02倍。经溯源调查,企业属首次超标、轻微违法且及时改正违法行为,根据《山东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22年版)》,决定对该违法行为免于行政处罚。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创新实施“1+3+N”工作法,构建一体化、全流程、嵌入式执法监督体系,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建立“一套机制”高效推进,从“单兵作战”向“联合指挥”转变。高密市委和市政府将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列为年度工作要点,明确规范涉企行政执法22项工作任务,梳理12条涉企行政检查具体措施,层层传导、压实责任,从机制上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准则。出台《关于建立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联动机制提供更优服务的实施方案》《高密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任务清单》,形成权责互补检查工作格局。《高密市司法局优化涉企法律服务以“营商”促“赢商”》被省司法厅简报推介,23篇涉企行政执法动态信息被司法部官网采用。

  梳理“三张清单”靶向监督,从“事后处罚”向“事前预防”转变。梳理事项清单,向社会公布67家、1200名行政执法主体及人员信息,公开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24个领域350项,行政执法权责清单公开透明。查摆问题清单,实施常态化、精细化案卷评查,开展涉企“挂案”清理3805件,一体化推进问题清单整改落地见效。锚定成效清单,强化跟踪问效,受理行政执法监督案件5件,出具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2份,跟踪监督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决定书履行3件,实现涉企执法闭环管理。

  拓展“N条路径”协同联动,从“多头分散”向“多维发力”转变。建立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机制,以“小切口”实现精准监督问责;建立罚没收入异常变动监督协作机制,减少“小错重罚”,推进“柔性执法”,实现罚款个体与金额“双下降”;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合作机制,梳理行政执法类工单140余条,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发布《致广大企业的一封信》《关于建立涉企行政执法监测点的公告》,形成涵盖1037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监督网”,广泛收集社会监督意见建议26条,共同打造多部门协同联动的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