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万荣县法学会:创新服务模式与激励机制成效初现

  本报讯(记者邵春雷 □刘敏 卫红辉)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法学会基层服务站自今年7月正式入驻县综治中心以来,聚焦平安法治建设核心任务,创新服务模式与激励机制,成效初现,成为群众身边可信赖的法治服务窗口。

  规范入驻,筑牢服务根基。服务站已全面完成入驻工作,建立起涵盖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服务流程的规范化运行体系。窗口标识清晰规范,法学咨询专家及律师联系方式向社会公开,确保群众诉求“找得到门、见得到人”。

  创新模式,保障专业高效。服务站创新采用“常驻+轮驻”服务模式。以3名法学咨询专家为核心常驻力量,同时统筹协调县域内其他专家及律师按需定期轮值。这一模式有效保障了窗口服务的专业性、权威性与可持续性,基层法律咨询平台效能日益显现。

  积分激励,破解承接难题。针对法学咨询专家积极性调动与案件分流痛点,服务站创新推出化解案件全流程积分激励制度。该制度将化解过程科学拆解为立案、导入、结案三个核心环节,依据环节完成度、案件复杂程度及社会效果精准赋分,季度末按积分兑现补助。此举成功破解了以往专家倾向简易案件、回避婚姻家庭及邻里纠纷等“硬骨头”的难题,形成“受理即积分、化解有保障”的良性循环,极大提升了专家承接复杂疑难案件的积极性与责任心。在此基础上,对复杂矛盾,服务站将启动“法学咨询专家+人民调解员”联动,精细化落实积分制度,重点向成功化解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涉众型等疑难纠纷案件倾斜,确保积分与难度、效益匹配。对需导入司法程序的案件,无缝衔接法律援助,对规范移交和协助获取法援给予额外积分。

  同时,根据窗口流量、专业需求及积分绩效,动态优化“常驻+轮驻”人员配比与专业结构。加强业务培训与积分规则引导,提升服务专业性与稳定性。将轮驻人员化解成效同等纳入积分评价,吸引优质法律资源下沉服务站。

  此外,服务站将持续深度融入综治中心,与信访、调解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案件流转机制。对跨部门复杂矛盾,在法学咨询专家牵头或深度参与下,联动多方力量联合调处,形成“矛盾联调、服务联动、效能叠加”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综治中心“一站式”解纷平台优势。

  下一步,万荣县法学会将以基层服务站为重要支点,持续探索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为更高水平的平安万荣、法治万荣建设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