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红安:检察建议督促解决文物保护难题

  本报讯(□王中正 通讯员秦娇娇 韩伟林) “何将军的老屋修好了,路也通了,我们从旁边过也更安心了……”7月29日,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来到余家岗村开展“回头看”,80多岁的村民何大爷欣慰地说。

  何大爷口中提到的何将军故居,即开国少将何德庆故居。该故居位于红安县上新集镇余家岗村,2005年6月,被红安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何德庆将军未满14岁便参加红军投身革命。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政治部宣传队队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大队政治指导员、教导员、大队政委,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三十团政委,豫西六支队七团政委等职,参加了林南、范村等战役战斗,在敌后坚持斗争,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然而,承载着将军成长印记、革命足迹的故居,却因长期缺乏有效维护而日渐破败。今年6月初,红安县检察院收到武汉军事检察院关于该故居保护不善的线索后,检察官随即实地勘查,发现故居因年久失修,门窗残破缺失,部分建筑墙体坍塌,旧址建筑内及周边杂草丛生,杂物随意堆放,整体破损情况严重。更令人担忧的是,故居紧邻民宅,破损的外墙极易伤及过往村民,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宝贵的红色基因库,必须保护好。”承办检察官介绍,在全面勘查走访的基础上,红安县检察院立案调查后,以检察建议形式,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行文物保护监督管理职责,让旧址保护落到实处。

  办案中,检察官了解到,无法顺利启动修缮工作的一个难点在于,该故居属于私产,早年间由何德庆将军同村村民购得。后因产权人工作调动,长期无人居住,故居日渐荒败,产权人自身也无力承担修缮维护费用,造成了文物保护责任主体落实不到位的困境。

  “守护记录将军成长足迹的红色遗迹,不是一份检察建议、一次公开听证就能解决的,更需要全社会多部门共同努力。”为能在尊重私有产权和保护文物建筑两者之间取得适当平衡,尽快突破困局、推动修缮工作,检察机关联合镇政府、文物部门多次与产权人进行沟通协商,召开联席会、现场办公会,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最终,原产权人愿意通过异地安置的方式与村集体置换故居产权,旧址的修缮保护工作得以稳步推进。截至目前,修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

  “将切实履行文物保护职责,深入挖掘何德庆将军抗日功绩等革命精神内涵,推动文物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讲好将军故事,赓续红色血脉。”7月28日,相关职能部门回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何德庆将军故居得到了及时、专业的修缮,整体建筑恢复了历史风貌,安全隐患彻底消除。同时,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聘请了专职文保员负责日常巡查与维护,该旧址也将被纳入当地红色教育基地体系,让将军的革命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据了解,该院以此案办理为契机,与文物部门签订了《关于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就线索移送、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构建全方位、规范化的红色资源协作保护格局,共护“中国第一将军县”的红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