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平安铆钉”为盾 安徽宿松力保万亩冬瓜丰收无忧
本报讯(记者潘巧 通讯员孙春旺) 眼下,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汇口镇的万亩冬瓜进入采收旺季。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冬瓜种植基地、收购点和加工厂区,都多了一块蓝色标牌——“汇口派出所驻点警务岗”。这是宿松县公安局汇口派出所设立的驻点警务岗。通过警力前置,为冬瓜丰收季筑牢平安防线。
“以前收瓜像打仗,防偷、盯秤、愁堵车,样样都得操心。”汇口镇从事冬瓜蓉加工生意的村民余和山说,“现在民警就在跟前,有事随时找,我们只管安心收冬瓜。”这个设在汇口镇龙潭村的警务岗,是汇口派出所将警务融入产业链的关键举措。从清晨5点到晚上10点,民辅警全天候值守,成了农户和商户心中的“定心丸”。
汇口镇是皖西南地区有名的“冬瓜之乡”,冬瓜种植面积达1.1万亩,已形成种植、运输、收购、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驻点警务岗的设立,精准对接了产业链上的平安需求。
“石警官,这两车冬瓜的斤两我觉得不对!”7月6日上午,康公村收购点传来争执声。原来,收购商认为农户的冬瓜带泥过多,双方为“净重量”吵得不可开交。民警石宝宁拿着校准秤上前,当场示范规范去皮称重的方法,又调出往年交易记录作参考,三分钟就化解了纠纷。
这样的场景,在驻点警务岗几乎每天都上演。采收季里,工时计算、货款结算、装卸分工等纠纷时有发生。驻点民警熟稔农事规律,总能用“接地气”的方式化解矛盾。“他们懂行,知道冬瓜带泥是正常的,也清楚工人一天能收多少斤,调解起来让人信服。”湖北收购商老陈说,前几天货车司机与本地装卸工因工钱起冲突,民警当场算出合理工价,双方都心服口服。
“一辆三轮车停在饶某某家的冬瓜地旁有一个多钟头,情况有点不正常,请赶快过去查看!”7月14日中午,康公村驻点警务岗民警接到所里监控巡查通知,立即赶往康公村种植大户饶某某的冬瓜地。去年七八月间,一名湖北籍男子夜间多次驾车窜至康公村盗摘地里的冬瓜,导致饶某某家蒙受5000余元损失。今年6月,驻点警务岗民警督促饶某某在冬瓜地和收购点安装了4个监控探头,还坚持每日对冬瓜地巡逻两次。“以前丢了才报警,现在有监控盯着,小偷刚有动作就会被发现,今年冬瓜一个没少!”饶某某指着安装在冬瓜地附近的监控探头,心里格外踏实。
驻点警务岗的作用不只是防盗。民警在日常值守中发现,冬瓜运输的“最后一公里”最易出问题:收购点门口的小路狭窄,货车掉头常造成拥堵;外地司机不熟路况,绕路会耽误冬瓜运输时间。为此,驻点警务岗变身为“交通调度中心”,主动为进入汇口镇的每一辆外地货车提前规划停车区,用警车引导通行。
“以前运冬瓜到G347国道出口要1小时,现在民警疏导后20分钟就能到,冬瓜的新鲜度都能多保持半天。”来自江西的货车司机小杨说。
此外,驻点警务岗民辅警依托设立的微信工作群,为从事冬瓜种植、加工、销售、运输等产业的企业和农户提供线上服务,定期发布防盗、防骗、恶劣天气行车安全等预警信息,并对他们发来的每一条求助信息,都通过后台快速响应,形成“指尖上的警务服务”闭环。6月底以来,汇口派出所4个驻点警务岗,累计受理群众求助107人次,解决急难愁盼41件。
从涉冬瓜纠纷化解到运输畅通保障,从防盗反诈到产销服务,汇口派出所的驻点警务岗,如同一颗钉在产业链上的“平安铆钉”,让万亩冬瓜田的丰收画卷里,始终洋溢着稳稳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