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法学咨询专家介入 化解“僵局”促和谐

  本报讯(记者潘巧 通讯员孙晓青) 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法学咨询专家成功化解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为当事人争取到4万元的赔偿,让这起曾陷入“僵局”的案件终获圆满解决。

  张某是滁州市南谯区同乐街道某小区居民。2024年12月,张某在家中突发脑溢血,救护车抵达小区后,却因物业公司在消防通道违规加装地锁而无法进入。由于未能及时救治,张某病情恶化成植物人。

  事后,张某家人与物业公司就责任划分争执不下。张某家人认为,物业公司违规加装地锁是导致张某错过最佳救治时机的主要原因,应承担全部责任;物业公司则称两者无直接因果关系,拒绝担责。张某家人咨询多位律师,均因案情复杂、争议大、证据不充分等理由未接受委托。法院在接待过程中,针对案件存在无法鉴定、败诉风险高等实际情况,向当事人释明诉讼风险,建议可先通过调解等途径化解矛盾。双方协商无果,矛盾持续升级。

  在一次法治宣传活动中,张某家人知晓了南谯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可提供矛盾纠纷化解等法律服务,今年6月初,便来到站点求助。南谯区法学会根据案件性质,委托法学咨询专家潘来城负责处理。

  潘来城深入分析研究案件后认为,这起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关键在于在法律框架内引导物业公司认识到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并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赔偿标准。随后,他组织双方沟通协商,通过解释法律规定、普及法律知识、研讨相似案例等方式,引导双方理性有序表达诉求,努力寻求平衡点,为矛盾化解创造有利条件。经过多次沟通,物业公司最终认识到自身责任,双方就赔偿标准达成一致,签订了民事赔偿协议。

  经法学咨询专家努力,这起纠纷在1个月内得到妥善化解。南谯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区法学会副会长孔维康表示:“我们始终致力于把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打造成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用法学咨询专家的专业力量守住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在社会治理工作中体现法学会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