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执法程序优化
聚焦关键细节 筑牢治安执法规范根基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执法程序优化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规范、高效的执法程序设计是确保法律公正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环节。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进一步规范和保障执法、完善处罚程序的系列规定,精准回应了以往执法实践中的难点、痛点,为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坚实的规范依据和法治支撑。
对执法程序的优化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执法程序进行优化,着眼细微之处,精准发力,修订内容紧扣执法规范要点,推动执法体系全面升级。
将“执法证件”明确为“人民警察证”。此次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将人民警察依法出示的“执法证件”明确为“人民警察证”。这一调整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重大。在以往的治安执法实践中,可出示的执法证件种类繁杂,不仅有人民警察证,还有工作证、执勤证等,各地样式、标准不尽相同,影响执法效率和执法公信力。此次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将执法证件统一明确为“人民警察证”,通过标准化的证件样式、统一的防伪标识和编号规则,构建起简洁清晰的身份识别体系。当民警亮证执法时,群众可快速确认执法人员身份,既避免因身份误解引发的执法冲突,又能够强化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执法人员的言行举止,增强执法权威性。
完善关于扣押的程序规定。以往执法实践中,扣押程序因审批流程模糊、监管缺位,存在随意扣押、超范围扣押等问题,易引发行政争议,乃至被提起行政诉讼。本次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完善扣押审批手续,防止扣押权力滥用;针对紧急情形下的当场扣押,要求人民警察在实施后及时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且公安机关负责人若认为不应扣押需立即解除,进一步强化了扣押审批程序的刚性约束。要求当场扣押应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严格规范执法扣押流程,为可能产生的执法争议提供确凿证据,切实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进一步严格规范适用“一人执法”的情形和条件。针对以往“一人执法”中存在的程序不规范、监督缺位等问题,本次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明确公安机关在进行询问、辨认、勘验及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等调查取证工作时,原则上要求人民警察不得少于二人。针对特殊执法场景,本次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既明确了例外情形(在规范设置且严格管理的执法办案场所内进行询问、扣押、辨认或调解时,可由一名人民警察执行),也规定了适用条件:“一人执法”应当“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这既保障执法过程的规范性与严肃性,也同时兼顾执法效率。
完善涉未成年人案件听证有关规定。为了充分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本次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完善了涉未成年人案件听证有关规定。通过明确涉未成年人案件举行听证的情形,确保处罚决定建立在充分听取意见、全面核实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规定涉未成年人案件听证不公开举行,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与教育为主原则;通过规定听证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避免因听证程序延缓未成年人案件处理进度,确保案件高效办结,使未成年人尽快摆脱案件影响,回归正常学习和生活轨道。
优化执法程序的重要意义
本次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优化执法程序,围绕“小切口”破题,全面回应以往执法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保障公民权益、强化执法监督、提升执法效能、加强法治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保障公民权益。本次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对执法程序的优化,以切实有效的举措进一步保障公民权益。通过统一执法证件,保障公民在执法过程中的身份确认与知情权益;通过完善扣押审批程序,保障公民财产权益,防止公权力对合法财产的不当干预;完善涉未成年人案件听证程序,明确不公开举行以避免未成年人隐私泄露,规定听证期限不计入办案期限,以减少对其学习生活的影响等。这进一步织密公民权益保障网络,加强未成年人特殊权益保护,推动执法程序规范化法治化。
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通过健全全流程制度设计,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在事前环节,严格规范执法启动,细化扣押审批流程,统一执法证件标准,从源头上降低执法随意性;在事中阶段,通过明确全程录音录像等规定,对执法行为进行监督,确保执法过程规范透明,任何执法环节均可回溯查证;在事后层面,通过明确当场扣押需及时报告并补办手续,配合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即时纠错机制,确保执法行为始终在合法合规轨道上运行。通过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执法监督体系,推动执法监督流程化、常态化、体系化。
全面提升执法效能。在平衡公平与效率问题上,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通过简化冗余流程、明确权责边界,实现了执法效能跃升。统一执法证件消除了因证件类型繁杂导致的身份核验争议,使执法人员能够迅速进入案件处理流程,显著提升执法效率;规范“一人执法”情形,既确保紧急或特定场景下执法响应的及时性,又避免因程序瑕疵引发后续复议、复核等耗时环节,提升单次执法的有效性;规定紧急扣押事后补办程序,既坚守法治底线,又兼顾特定执法场景下扣押工作的紧迫性需求。这些系统性优化举措推动执法公信力与执法效能双向提升。
全面加强法治建设。总体上看,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优化执法程序、推动执法程序向精细化转型。从执法证件标准化到执法过程全程留痕,从明确权责边界到强化监督机制,每一处细节的完善都是对“程序正义”的生动诠释、对最终实现“实体正义”的有力保障。健全程序规定不仅让治安案件中民警的执法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向全社会传递出法治建设“于细微处见真章”的坚定决心。随着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新程序规定的深入实施,法治精神必将更广泛地融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个环节,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夯实规范根基。
(作者单位:山东警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