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视角解读《无尽的尽头》

聚焦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防治

——从法律视角解读《无尽的尽头》


  前不久,聚焦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电视剧《无尽的尽头》热播完结,该剧以未检检察官林之桃与助理检察官白恩宇办理的少年司法案件为主线,通过校园欺凌、家庭暴力、网络侵害等具有现实意义的典型案例,深刻呈现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犯罪防治等社会热点议题。为进一步解读剧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本社记者特邀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秦宗川进行专业解析。


  未成年人犯罪或将承担刑事责任

  十五岁的李晖因未值日被老师批评,误以为是卫生委员张文轩告状,遂伙同黄家旺、陈小斌将张文轩带至烂尾楼实施殴打、侮辱等行为,甚至逼迫张文轩跳楼。张文轩坠楼后,三人明知其还活着却依然冷漠逃离现场,最终导致张文轩伤势过重死亡……

  剧中的三名施暴者均为十五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

  秦宗川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等八种严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李晖三人年满十五周岁,在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张文轩伤亡的前提下,殴打、侮辱张文轩且逼迫他跳楼,在他坠楼后尚存生命体征时,未尽法定救助义务,选择逃离现场,这种“见死不救”的行为,表明三人对张文轩的伤亡结果持放任甚至希望态度,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三人应依据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承担相应的刑事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3月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事责任年龄作出调整,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检核准追诉的,应负刑事责任。2025年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核准追诉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34人,这充分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严重犯罪的“零容忍”态度。

  除刑事责任外,秦宗川表示,李晖三人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施暴三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三人的监护人需向张文轩家属作出人身损害赔偿,包括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若施暴者本人拥有个人财产,将优先从其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承担。”秦宗川补充道。

  校园欺凌绝非“孩子间的小打小闹”,其危害性不容小觑。针对学校在预防校园欺凌中的责任,秦宗川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严格排查并及时消除可能导致学生欺凌行为的各种隐患,加强对师生员工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同时,完善学生欺凌发现和处置的工作流程,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欺凌行为,通知相关学生的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并给予未成年学生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监护人给予必要家庭教育指导。此外,学校还应依法加强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的管教,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严重欺凌行为,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血缘关系不能豁免侵犯未成年人权益行为

  剧中,涂怀伟为讨好现任妻子,长期打骂与前妻所生的子女小虎和小花,孩子身上长年淤青。为彻底“解决”两个孩子,涂怀伟精心谋划了一起“意外”,在带孩子乘船游玩时,他以游戏为名诱骗小虎和小花解开救生衣扣子,随后狠心将他们推入水中,致使小虎溺水身亡,小花重伤。

  “涂怀伟长期打骂两个孩子,系虐待家庭成员,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情节恶劣的,最高可判处二年有期徒刑。”秦宗川介绍,即使未达刑事立案标准,仍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接受行政拘留等处罚。而涂怀伟为“解决”两个孩子而故意将其推入水中,具有杀害孩子的犯罪故意,且造成一死一重伤的后果,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值得注意的是,犯罪人与被害人的血缘关系不仅不能减轻罪责,反而将因其监护人身份受到从重处罚。“虎毒尚且不食子,涂怀伟为讨好现任妻子溺死亲生子女,犯罪动机十分卑劣,手段极其残忍,后果极为严重,应当依法严惩。”秦宗川说。

  司法实践中,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可以通过哪些合法途径寻求有效救济?

  秦宗川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未成年学生可将被害事实及时告诉学校老师,由学校介入教育报案。未成年人也可向监护人工作所在单位、居住地村(居)委会、民政部门、妇联等单位寻求社会保护,由相关单位对行为人进行批评教育,并可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

  202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未成年人遭受现实或可能的家庭暴力时,可本人或委托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等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此外,未成年人也可直接或委托他人向公安、司法机关控告加害人,或向法律援助机关申请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


  不履行监护责任将被撤销监护资格

  剧中,几名儿童屡次实施盗窃,警方调查发现,这背后是一个组织儿童进行盗窃的团伙,其中一名涉案男孩陆声的生父陆广福长期酗酒,对儿子陆声、陆鸣生而不养,以“学手艺”为名将孩子“租给”老乡潘雄,实则使其加入盗窃团伙,潘雄更是采用“关笼子”等暴力手段逼迫儿童实施盗窃。

  秦宗川告诉记者,潘雄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盗窃,属于盗窃罪的间接正犯,应以盗窃罪论处。即使盗窃数额未达入罪标准,潘雄仍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之二的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剧中,陆鸣被父亲“出租”给盗窃团伙的情节,直指家庭监护失职的痛点,检察官林之桃以未检办名义建议民政部门起诉,撤销陆广福的监护资格。现实生活中,哪些情况可以撤销父母的监护资格?

  秦宗川介绍,《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实践中,严重的殴打、侮辱、虐待、性侵被监护人,故意利用被监护人实施违法犯罪或长期放纵被监护人实施严重罪错行为,有能力监护但长期对被监护人不闻不顾等,都可以撤销监护人资格并重新指定监护人。”秦宗川表示,根据《民法典》及相关法律意见,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等组织和机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资格。一旦监护人资格被撤销,法院将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依法指定新的监护人,以确保被监护人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需要说明的是,监护人资格被撤销后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偷拍行为面临民事、行政、刑事多重责任

  云海市第一技工学校出现校园偷拍事件,多名男生的手机被曝出女生隐私照片。经调查发现,某班班长甄荣建立了“学习资料分享群”,并以此为掩护在群内传播偷拍的女生隐私照片并收取“感谢”红包。学生田俊则利用雨伞和隐藏摄像头,多次偷拍女生隐私并上传至群中。

  “田俊的行为属于《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所规定的‘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构成对隐私权的侵害。”秦宗川介绍,《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田俊需承担停止侵害、删除照片、赔偿精神损失等责任。此外,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罚款。田俊还应承担行政拘留或罚款的行政处罚。

  秦宗川还补充,若隐私照片被认定为淫秽物品,则田俊的行为还属于制作淫秽物品与传播淫秽信息,应受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可构成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或者传播淫秽物品罪。

  为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秦宗川表示,家长应加强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关心疏导及行为规范的家庭教育,限制并规范子女使用网络的时间方式与内容,远离网络违法失当信息与观念。如发现子女有收听观看乃至传播网络违法内容的行为时,应及时制止并教育引导,若子女遭遇网络引诱、胁迫等情形,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净网”意识、识法守法、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加强学生间网络违法内容传播行为的相互识别、劝解与监督,加强家校、校警联动,及时发现、制止、上报、查处网络违法内容传播行为。

  网络平台也应切实履行网络安全的监管维护职责,加强在网未成年人的身份识别与行为限制,利用技防和人防手段开展网络违法内容制作传播行为的识别、预警、屏蔽工作,筑牢违法内容“拦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