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云梦简牍”瑰宝 奏响新时代治理乐章

  2024年11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在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时强调,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简一牍处,往事越千年。先秦的书简,蕴含着智慧,焕发着生机,我们要传承“云梦简牍”文化瑰宝,汲取历史的滋养,在新征程上奏响法治建设、文化自信、修身齐家的治理乐章。

  传承法律瑰宝,领会“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的优良传统,奏响法治社会“交响乐”。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云梦简牍”这一秦国基层吏员的记载,充分反映了我国秦代重视律法,基层社会尊崇律法的盛况。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在新时代要完善基层治理,打造好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就要用好法治力量,通过推进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引导人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法治工作者认真学法用法,群众自觉尊法守法,每个人都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在全社会奏响法治的“交响乐”,法律才能进一步走进千家万户,社会才能沿着法治的轨道前进。

  传承文明瑰宝,领会“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的春秋文脉,奏响文化自信“好旋律”。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云梦简牍”跨越千年向我们讲述了先秦的认知理念,其中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抵御了岁月漫长,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激发起蓬勃生机。社会治理需要凝聚共识,找到各方的“最大公约数”,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无疑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共同意志。面对基层社会纷繁复杂的情况,要博采古人之长,别开今人生面,充分发挥“云梦简牍”“六尺巷”等古籍古迹的作用,从中汲取基层治理中法治的思维、广博的胸怀、豁达的处事,从而不再为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而斤斤计较,不再因邻里间的细枝末节而争长论短,传承好古人的良好文化、传统美德,互谅互让、互帮互助,让美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传承精神瑰宝,领会“惟用法律自绳己”的廉洁自律,奏响修身齐家“进行曲”。“凡为吏之道,必精絜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云梦简牍”中的《为吏之道》开篇即讲述了古人对干部队伍的朴素要求。这也表明,从古到今,人民群众对干部清正廉洁的要求是一以贯之的。同样,从历史上看,包拯、海瑞等清正廉洁、品德高尚的干部更受群众爱戴,在基层治理中更能顺利开展工作,共产党人也正因清廉和为人民服务的特质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党纪国法挺在前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用无私为民、踏实务实、清正廉洁的作风,彰显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传承书写好“云梦简牍”的崭新篇章。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北苑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