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着力推进“心安城市”建设走深走实
建设“惠心之城” 护航“民安享宁”
“我们要将创新驱动作为推进‘心安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推出一批‘小而灵、小而实、小而暖’的创新措施,努力为‘心安城市’建设注入源头活水。将‘心安细胞’的标准在行业领域内推广,不断丰富‘心安’内涵。”2024年8月,在“惠心之城·民安享宁”“心安城市”建设主题宣传活动上,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付军介绍。
2024年以来,惠民县大力推进“心安城市”建设,全县社会环境、就业环境、生活环境、健康环境、心理环境不断优化,形成了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因素,着力建设“惠心之城”,护航“民安享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惠民“心安”篇章。
专心强化保障,生出“心安”之根
在惠民县孙武街道城关社区“心安服务站”,社区书记、心理咨询师、县法学会会员、网格员和几名居民围坐在一起,为月亮湾小区的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张女士做心理辅导。前段时间,网格员入户走访时发现张女士心情极度压抑,甚至出现轻生迹象。网格员及时联系心理医生,在“心安服务站”对她进行危机干预,帮助她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
据了解,除了“心安服务站”之外,城关社区还以网格为单位,建设了19个网格“心安驿站”,不仅为小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还注重为辖区青少年、特殊人群提供心理关爱服务和法律咨询等全方位的“心安”服务。
近年来,滨州市委、市政府以“心安”为城市发展愿景,将人民群众心理问题等新需求纳入社会治理总体布局,从社会治安、就业创业、居住环境、身心健康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推进“心安城市”建设,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为更好推进“心安城市”建设,惠民县坚持高点站位,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心安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还创新工作举措,构建“1+1+4+5+N”“心安城市”建设工作思路。
“第一个‘1’指坚持党建引领,第二个‘1’指坚持‘平安是基、心安是魂’工作理念,‘4’指健全完善‘组织领导、过程管控、调度指导、宣传推广’4项机制,‘5’指推进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五安’工程,‘N’指培育‘心安家庭’‘心安学校’‘心安社区’等N个‘心安细胞’,推动实现‘心安城市’建设工作在镇街和各行业各部门全面铺开的同时,确保工作质效。”惠民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王超说。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在推进“心安城市”建设过程中,惠民县尤其重视“心安家庭”建设,并找准小切口,让“心安家庭”建设从“有解”到“优解”。
2024年10月25日,惠民县整合县心理咨询师协会、婚姻家庭辅导中心资源,率先在滨州市成立“心安妇联”调解组织,先后打造“心灵之约微课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微课堂”等线上平台,建设“惠民县慧心妇女儿童关爱中心”线下阵地,并创新建立“妇警联动·蕙解忧”反家暴协作机制,打造“清心护航”婚姻家庭调解品牌,为“心安城市”建设凝聚“家”力量。
“惠民县‘心安妇联’调解组织的成立,进一步找准了妇联服务妇女、儿童、家庭的着力点,不仅丰富了心理健康服务形式,还有助于我们做好婚姻‘护航人’,当好心灵‘守护者’,是深化‘心安城市’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路径的务实举措。”惠民县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明君介绍。
精心推动“五安”,开出“心安”之花
2024年8月,惠民县淄角镇东街两户村民因土地边界及地上树木权属不清问题产生矛盾,耿某一气之下将争议区域内的树木全部砍伐,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为避免矛盾升级,派出所民警引导双方到淄角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进行调解。
随后,淄角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联合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社区、网格员等力量组成联合工作组,对案件进行联合调解。经过一上午的沟通,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工作组的调解方案。之后,工作组到现场为双方重新划清地邻界限,对争议树木估算价值,并一次性支付到位,案件得以化解,既解“事结”,又解“心结”。
据了解,2024年以来,惠民县推动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五安”工程,持续推动社会安全稳定、就业创业充分、居住舒适宜人、全民身体健康、社会心态平和,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营造浓厚的“心安”氛围。
“‘五安’工程是‘心安城市’的精神内核,关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社会环境不安全,就业创业不充分,居住环境不舒适,医疗保障不完善,社会心态不平和,群众就不可能‘心安’。”王超说。
平安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的安稳首先在于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安身”,顾名思义就是要确保社会平安、人心向善。“五安”工程将“安身”工程放在首位,从筑牢治安防线、守牢安全底线、树牢法治红线三个方面入手,重点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突出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知晓率、吸附率和镇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实效化运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苗头、消除在前端。同时,惠民县还于2024年建成精神障碍托养康复中心、“智慧”矫正中心、反邪教关爱中心,做好各类人群的帮扶工作,以平安“底色”提升群众心安“成色”。
在安业工程方面,惠民县在滨州首创“一镇办一零工市场、一社区一惠民工坊、一村居一信息平台”的“六个一”就业大格局,通过新建零工市场、惠民工坊、社区就业服务驿站等方式增加城镇就业。同时,该县还出台“法治服务十条措施”,为该县30家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有效化解涉企纠纷,让市场主体各安其业。
在安居工程方面,出台《大气污染防控工作制度》等政策文件,打造省市级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实施农村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成立惠民县物业管理协会,完善物业管理服务体系,打造“红管家”“红色驿站”等“红色物业”示范点,让群众在惠民安居、宜居更乐居。
在安康工程方面,惠民县健全完善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城乡低保标准、职工医保门诊报销比例逐年增加,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等称号。
在安心工程方面,该县在全县范围内组建心理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队伍、干部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建立14处“慧心赋能站点”,为群众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心理服务,培育形成了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心态。
“‘五安’工程点多、线长,面广、体大,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聚焦‘民之盼’,将‘心安’融入全县发展的方方面面,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付军介绍。
悉心培育“细胞”,结出“心安”之果
李庄镇彭家庙村的共富车间里,缝纫机运转声不绝于耳,村民们正忙着加工伪装网,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时间灵活,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元),在家门口就能有份收入,还不耽误照顾家里,挺好的。”李庄镇居民周尚娥说。
绳网产业是惠民县的特色产业,李庄镇将“心安细胞”打造与企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在李庄镇创新打造滨州市首个“心安园区”,为企业和园区职工提供全方位服务。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参照此概念,惠民县秉持“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的工作理念,以社区、村居、学校、家庭、医院等基层单元培育“心安细胞”,通过打造具备“心安”要素的典型,推动“心安细胞”培育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实现“心安细胞”百花齐放,将各行各业服务群众的举措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自我县部署开展‘心安城市’建设工作以来,县医保局围绕工作要点,立足自身职能,找准契合点,稳步推进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多举措、多维度持续推进长护险制度落实、落地、落细,已为2000余名失能人员解决长期护理保障需求,打造了独具惠民特色的‘心安长护’‘心安细胞’。”惠民县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成明说。
据了解,目前惠民县已在该县14个镇街和36个行业部门培育孵化“长护相伴·保障相随”“警润万家·惠享心安”等“小灵暖”的“心安细胞”88个,为该县“心安城市”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惠民县将持续深化‘心安城市’建设,大力实施‘五安工程’,持续开展各行业各领域‘心安细胞’培育工作,让‘心安元素’更加随处可见、可感可知,着力打造‘心安城市’建设的惠民样板。”惠民县委书记王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