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构建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戒毒康复工作新格局

警医融合靶向发力 谱写戒毒康复新篇章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所秉持“康复一个人、挽救一个家、净化一个吸毒圈、阻断一条涉毒链,最大限度减少涉毒群体社会危害性”的工作理念,推动戒毒工作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局,以“坚决打赢全区试点创建战”为统领,抓深抓实抓细戒毒康复工作,系统性提升全市毒品问题综合治理水平,全面构建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戒毒康复工作新格局。


  打造“靶向”康复范式

  “谢谢你们,帮我走上了重生之路。”2024年12月,通辽市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所收到康复人员杜某某送来的锦旗。

  近年来,该所以创新实践为突破口,打造康复戒治“四梁八柱”,组建由19名蒙医专家、7名心理咨询专业民警、13名专兼职民警教师为成员的“蒙医专家+教育民警”康复团队。坚持科学戒治、精准施策,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康复方案,通过传统蒙医疗法、心理干预、康复训练等手段协同发力,为戒毒康复人员恢复身体机能、健康心理、修复认识进行专业指导和有效治疗,铺就重生之路。

  16周岁的李某,因吸食笑气导致腿部机能严重受损,不能正常行走,康复团队为其制定了循序渐进的康复计划,从每日的慢走锻炼起步,逐步增加运动强度,配合呼吸训练等康复手段,系统改善其身体机能,如今,周某腿部症状明显好转。今年16周岁的刘某在12岁时由于交友不慎踏入涉毒圈子,长期超剂量服用右美沙芬,导致频繁头痛、呕吐、产生幻觉、行为失控,4年未与其父亲联系,父子矛盾加深。康复团队综合运用个别谈话、蒙药干预、康复训练等手段,引导其正视药物成瘾根源,强化自我约束意识,经系统治疗后,刘某成功摆脱药物依赖。同时,民警主动介入,协助其修复父子关系……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成为通辽市戒毒康复工作生动的实践样本。


  构建“硬核”保障体系

  通辽市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所着力塑造“自愿戒毒、公益戒毒”金字招牌,配套制定六大类55项制度,采取“住所”“走读”“陪护”三种管理模式,实现列管与非列管、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男性和女性分区分类管理。针对女性戒治人员,专门部署女警实行24小时值守,切实保障女性康复人员的合法权益和隐私。

  持续深化“四期八法五闭环”工作机制,发挥“蒙医戒毒科研基地”职能,推动警医协作“两流程一机制”落地见效。通辽市蒙医医院针对戒毒工作出台《关于戒毒人员蒙医药干预实施方案》,对戒毒人员蒙医药干预流程及手段进行明确。同时,推动完成《通辽市戒毒康复所自愿戒毒康复收治管理办法(试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多项制度机制的落地落实,有力推动戒毒康复工作有序开展、高效运行。


  搭建“暖心”回归平台

  通辽市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所针对无生活来源、零生活技能的戒毒康复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推荐相应的就业岗位,积极搭建家庭辅导平台,开展定期跟踪回访,全面了解戒毒康复人员操守保持、工作学习、生活保障等情况,帮助戒毒康复人员消除顾虑、修复家庭关系、重建社会支持网络。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戒治手段,戒毒康复人员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均已得到显著改善,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见证着自愿戒毒工作的实际成效,诉说着戒毒康复人员破茧重生的希望故事。


  织密“立体”防护网络

  通辽市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所全力打造“线上+线下”全覆盖宣传矩阵,制作《走进通辽市戒毒康复所》《第一视角探访通辽市戒毒康复所》《做客通辽政法微访谈》《一图读懂,什么是自愿戒毒》《康康告诉你,什么是自愿戒毒》等宣传片,充分借助各级媒体发布自愿戒毒公告、宣传片、宣传信息,浏览量达320余万人次。

  同时,联合多家企事业单位深入社区、学校、商圈等场所,开展禁毒戒毒知识普法宣传,利用“通辽市戒毒社会化延伸警示教育基地”和“通辽市戒毒主题公园”主阵地持续推动宣传工作向纵深拓展,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和《自愿戒毒一图速览手册》,引导广大群众提高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呼吁吸毒群体参与自愿戒毒。截至目前,通辽市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所累计组织禁毒宣传教育80余场,发放戒毒知识手册及宣传品5000余份,覆盖教育人群9000余人次。

  同时,以蒙古马为原型设计通辽戒毒吉祥物“康康”,大力弘扬蒙古马坚韧、奋进的精神特质,通辽市戒毒康复工作的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通辽市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辽市戒毒康复始终紧扣毒品问题综合治理大局与平安通辽、法治通辽建设更高要求,系统谋划、有效提升戒毒工作质效,以自愿戒毒康复工作为支点撬动基层末端治理,积极发挥戒毒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作用,为吸毒人员、药物滥用的未成年人重获新生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