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禁毒工作情况

今年前五个月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同比下降近三成


  本报讯(记者王蓉)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2024年以来人民法院禁毒工作基本情况,特别是惩治新型毒品犯罪举措成效,并发布10件相关典型案例。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35859件。2025年1-5月,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9343件,同比下降29.31%。

  最高法介绍,近十年来,毒品犯罪案件数量整体上仍呈下降趋势,毒情形势持续向好。新型毒品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此类案件增长较快,呈超越传统毒品犯罪案件之势,滥用群体低龄化、犯罪主体年轻化特征愈加明显。2024年,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毒品案件被告人49177人,其中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8332人,重刑率达16.94%,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约10个百分点。2025年1-5月,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毒品案件被告人14456人,其中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2821人,重刑率达19.51%,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约12个百分点。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还对外发布了10件毒品犯罪典型案例,彰显严惩严重毒品犯罪的一贯立场,表明依法惩治新型毒品犯罪的鲜明态度。

  最高法表示,面对毒情形势变化,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持续加大禁毒综治工作力度,做实“抓前端、治未病”,以强化法治宣传和制发司法建议为主要抓手,推进毒品问题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有声有色的禁毒法治宣传,揭露新型毒品各种伪装和滥用危害,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的能力;持续开展好新型毒品犯罪新情况新问题的司法应对,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此类案件的审判指导,注重发挥案例库、法答网作用,注重案例培育,持续深挖毒品犯罪尤其是新型毒品案例资源,不断提升入库案例、精品答疑统一价值导向、明确裁判规则的指引功能;进一步规范新型毒品案件裁判标准;加强与公安、检察、卫健等部门协调配合,共同解决相关法律适用、麻精药品监管等问题,推动前端治理,探索禁毒协作共治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