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以“三个聚焦”激活社区治理新“栋”能
台风肆虐,一块摆在楼栋天台的铁板即将被大风吹落。千钧一发之际,楼栋长刘致明冒着生命危险把铁板拖回了楼道,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除夕夜,空巢老人突然求助,楼栋长徐瑞芳顾不上吃饭就赶到老人家中处理问题,日子久了,老人也把她当成了亲闺女……他们的故事,是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楼栋长工作的一幕幕动人缩影。
近12年来,招商街道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聚焦“强队伍、建制度、优服务”三大层面,积极破解楼栋长工作“谁来做、怎么做、做得好”三大难题。
聚焦党建强队伍,“双向培育”锻造精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已成为基层治理的普遍性难题。面对现实挑战,2013年12月,招商街道在全区首创楼栋长制度并成立招商街道楼栋长联合会。
汤礼钦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初期首批拓荒者,以34年党龄践行初心使命,早年在外企担任工会副主席,15年间积累了丰富的调解经验,后来主动投身基层治理,现任招商街道楼栋长联合会会长,既延续了“企业党建+社区治理”的双向赋能经验,更以“头雁效应”激活楼栋长队伍从劳动关系“润滑剂”到基层治理“多面手”,成为楼栋长队伍的“领头雁”。
在招商街道,像汤礼钦这样的“能人”还有很多。招商街道充分挖掘街道“能人”,一方面,把党员楼栋长培育成楼栋长队伍骨干;另一方面,把队伍骨干培育成党员,以“双向培育”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强化培训,注重激励,通过评优表彰等举措,不断激活楼栋长队伍内生动力。
聚焦制度强治理,“三个体系”夯实基础
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招商街道楼栋长联合会副会长段辉集告诉记者,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招商街道楼栋长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和汤礼钦一样,段辉集自20世纪80年代就来到深圳,在某央企连续多年担任党支部书记。退休后,她扎根社区,继续贡献光与热。如今已72岁的她,依旧精神奕奕、话语铿锵,平日里时常带领楼栋长们开展治安巡逻、环境保护、矛盾化解以及邻里互助等活动。
段辉集介绍,招商街道始终注重楼栋长工作的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完善“三个体系”。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指引下确立了“街道楼栋长联合会—社区楼栋长分会—小区楼栋长小组”层级框架;二是健全管理体系,街道主管部门牵头制定了《楼栋长联合会章程》《楼栋长工作职责》《楼栋长培训及工作例会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实行楼栋长“一人一档”制;三是完善工作体系,构建“四个一”工作流程,即一个微信群及时听民声,每月一次网格员和楼栋长议事会,一本活动记录本随时汇民情,一个专人跟进反馈解难题。此外,招商街道还统一制作了楼栋长标识牌、楼栋长马甲等,为楼栋长工作的有力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聚焦实效强服务,“四员一体”便民惠民
“十分感谢高大姐,我们终于实现了坐电梯回家的愿望!”2024年12月8日,招商街道文竹园社区招干楼小区4个单元的电梯全部建完,小区居民终于圆了“电梯梦”。这背后,是小区业委会执行秘书及楼栋长高秋珍无数个默默付出的日夜。自2022年小区筹建加装电梯以来,从协调立项到组织施工,高秋珍全程跟进、全情投入、全力推动,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赢得群众纷纷点赞。
如今,在招商街道,像高秋珍这样善作善为的楼栋长共有723人,其中党员楼栋长106人。记者了解到,招商街道紧扣群众多元需求,在全区首推集社区管理信息员、帮困解难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和政策法规宣传员于一体的楼栋长“四员一体”服务模式。在此模式下,楼栋长们遵循“政府的好帮手、社区的好助手、居民的贴心人”的宗旨,协助社区网格员采集各类信息,排查、协助处理各类问题隐患及矛盾纠纷,为社区基层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
楼栋长是街道社区的“微细胞”,也是基层治理的“大能量”。招商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表示,未来,招商街道将持续深化“网格员+楼栋长”联动模式,以“三个聚焦”为抓手,不断提高楼栋长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与服务效能,推进楼栋长工作规范化管理和创新发展,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贡献“招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