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法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形成原因与对策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重要环节。本文试剖析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治教育师资资源不足。当前,许多中小学青少年法治教育教师数量和质量都相对匮乏,只有少数学校配备法治教育专职教师。相对而言,许多学校缺乏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的法治课教育教师,多用班主任、思政课教师等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这使得法治教育质量和效果不彰。
法治教育实践资源开发有限。目前,青少年法治教育主要以传统课堂讲授、灌输式教育为主,各类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如去法治实践基地开展体验式教育、组织青少年开展模拟法庭等法治教育实践相对有限。
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法治文化的传播和教育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不论是在法治文化建设方面,还是在多样化的法律文化资源的发掘和运用方面都相对不足,影响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学校法治教育相对缺失。当前,许多中小学校对法治教育不太重视,法治课程往往被边缘化。有的中小学虽然开设了法治教育课,但多为选修课程,普及面较窄,再加上法治教育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家庭法治教育相对薄弱。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但实践中,家长普遍对法治教育重视不够,难以有效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此外,有的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对孩子法律素养的培养。
社会法治教育资源分散。虽然多个部门都在积极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但资源分散、缺乏统筹协调。社会主体参与度不高,法治教育活动形式相对单一、频次不高,难以形成持续有效的法治教育合力。
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滞后。部分地区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方面投入不足,设施简陋、内容陈旧,难以吸引青少年主动参与。同时,部分基地缺乏专业的策划布展和内容制作团队,导致法治文化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提质增效,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坚持从青少年法治教育实际出发,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
家、校、社协同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随着时代变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已从“法制”向“法治”转变,不仅要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更要追求法治素养的培养,这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家、校、社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三大实践主体,分别发挥着长期个性化引导、系统性基础教育与辅助性渗透的作用。家、校、社三者应明确自身职责并增强协同性,以动态互动、互为支撑的合作模式,共同探索、协同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不断开发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践资源。一是敦促法治实践部门积极参与。公、检、法、司等法律实务部门要通过聘任法治副校长、开展专题讲座、邀请学生参加开放日等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能力。二是积极建立法治示范基地。要贯彻实践育人理念,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数字赋能为基础,采用场馆式教育等方式,整合学校法治教学需要与部门普法工作要求,打造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以及体现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的法治实践教育空间。三是推动社区工作者积极参与。社区工作在理念、方法、队伍等方面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可以为后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路径。针对当前青少年社区法治教育面临的体系不完善、形式单一、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社区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引导者、组织者、教育者和资源链接者的作用,更好地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社会的法治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法治教育之中。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利文化条件,其中蕴含着契合现代法治精神的智慧和价值。将这三种文化融入青少年法治教育,对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把法治建设的实践成果充分运用到各种形式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之中,提升法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比如,在开展“学宪法讲宪法”等活动时,运用好实施宪法宣誓制度、落实宪法规定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等新时代宪法实践创新成果,展现我国宪法全面贯彻实施的新鲜经验,更好引导青少年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树立宪法意识。
本文为湖南省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立项市级一般课题“永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证研究”(项目编号:YJK2023B2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永州市宁远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