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铁路运输法院探索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新路径


  近年来,甘肃省兰州铁路运输法院(以下简称兰铁法院)通过机制创新、解纷模式优化、执法规范提升,构建“预防—调解—裁判”全链条治理体系,持续凸显府院协同效能,为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与依法行政能力提升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多措并举推动源头解纷

  兰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德福告诉记者,该院坚持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座谈调研、法治讲座、案件协调会、案例分析会、情况通报会、审判咨询会、“庭审+讲堂”等,助力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据介绍,兰铁法院创新“三个一”工作机制,即“一次现场调查走访、一次标准化观摩庭、一次庭后协调座谈”,通过现场调查走访把握案件实质争议与利益诉求,通过庭审观摩暴露执法程序瑕疵,为行政机关规范执法提供指引。

  与此同时,该院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来自群众、了解群众优势,在保障人民陪审员切实当好“裁判员”的基础上,有效发挥人民陪审员“调解员”“宣传员”“监督员”作用。积极探索与辖区综治中心协调配合,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

  为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将行政调解贯穿于行政复议办案全过程,兰铁法院通过案前化解、案中调解等方式,加大行政复议调解力度。设立诉前调解及行政复议窗口,印发行政复议指引手册,为当事人提供行政复议文书样式。对于在立案环节具备行政复议条件的案件,引导当事人先行申请行政复议;对于当事人坚持起诉且同意适用诉前调解的案件,由拟承办法官开展诉前调解,有效控制行政案件增量。


  3+N”机制凝聚解纷合力

  兰铁法院通过普法宣传、公众开放日等契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送法进社区”“送法进企业”活动,以治安处罚类、工伤认定类、土地确权引发的行政纠纷类案件为切入点,向群众普及与其生活、生产相关的行政法律知识,进一步延伸司法触角,提升群众学法用法能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依托“3+N”工作机制强化纠纷源头治理。在辖区设立“法官联系点”,前移工作关口,第一时间响应群众司法需求,切实当好群众自治“外脑”。

  3+N”工作机制即“法院+检察院+司法局+行政机关”,通过跨部门协作,形成纠纷化解合力,“和和气气”讲诉求,“和声细语”讲法律,“和风细雨”化纠纷,将和谐理念贯穿于纠纷化解全过程,以最少的程序实现行政纠纷实质性化解。


  构建“梯次调解”全链条体系

  兰铁法院不断更新行政审判理念,优化行政审判体制机制,全面加强与行政机关的联动协调,实现行政与司法有机衔接、良性互动。坚持“调解优先”,把府院联动贯穿诉前、诉中、诉后各环节。采取“简单纠纷法官调、复杂纠纷庭长调、重大纠纷院长调”的“梯次调解法”,对行政调解协议予以司法确认,监督行政机关信守承诺,切实防范争议反复发生。针对重大案件,采取“院长牵头、庭长主抓、法官承办”模式,2024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

  与此同时,该院还创新建立“示范性庭审建设+示范性裁判文书”快速解纷机制,充分发挥“首案”示范作用,以“示范裁判”小切口确立定分止争裁判标准。对当事人争议较大、调解不成且可能引发系列案的行政案件,加强与司法局及行政机关沟通协调,快立、快审、快结,确保裁判标准清晰可预期,提升诉讼效率,实现“审理一案、影响一片”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