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推动全体人民稳步迈向共同富裕

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推动全体人民稳步迈向共同富裕

——以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中心城区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为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它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基于这种理念,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立足中心城区的比较优势,从“精致”“幸福”“充满活力”三个维度入手,在全省率先提出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逐步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2023年,该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1万元,高出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0.8万元和1.72万元。同时,该区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实践

  坚持先行先试抱团发展,构建城乡共富新格局。环翠区下辖9个镇(街),其中,5个为街道,4个镇紧邻或位于城区。近年来,该区持续抓城乡统筹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多层次推进城乡共富协调发展。以“北海省级旅游度假区”为主体,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带动餐饮、住宿、商贸等行业发展,增加本地群众收入。二是多领域实施城乡共建共治共享。构建实施“1+5”社区治理共同体和“1+8+N”社区应急响应体系。该区孙家疃街道的“海上枫桥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环翠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建立“区、镇街、社区、网格”四级党组织抓信用管理机制,并发动1.4万名“社区通”小巷管家成为信用助力员;通过搭建全省首个“诚信大数据智慧平台”,成功创建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地区;推动精致社区创建行动,建立“红色物业联席会议”机制,构建了“社区+业主+物业”的共建共治新格局。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分配,筑牢群体共富根基。一是抓产业培植。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攻方向,依托优势企业,培植壮大主导产业集群。二是抓项目建设。坚持“增量崛起”和“存量扩张”两手抓,着力大项目指引和本地企业做大做强,为共同富裕夯实财力。三是抓协同发展。在城郊镇街,以先进制造业和“四新”经济为引领,全力推进“小升规、规做精”,全区共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3家。在城区街道,以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为主导,推动高端商贸和现代金融业发展,形成“新威路—青岛路”、世昌大道两条金融轴线,税收过千万元的楼宇达50座。

  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提升区域共富水平。一是做好“拔高”文章。着力构建全龄化友好城区,引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老有颐养”等领域“提标提质”,扎牢多层次、全覆盖、精准化的社会保障网。二是做好“均衡”文章。深入实施教育提质工程,全力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市级特色学校创建率超过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高达98.3%;加快镇级医院和中医医院特色发展,持续推进“集采药品进基层”,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三是做好“兜底”文章。聚焦低保、特困等弱势群体,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持证残疾人享受就餐和话费补贴、实施免费体检。

  共建共富共美精致城市,优化共同富裕环境。一是推进精致城市建设。加快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累计启动旧村改造项目58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90.26%。二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完成53处废弃矿山、52公里海岸线和30条河湖河道的系统治理,空气质量连续七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成功入选中德生态示范城市。

  擦亮“厚德环翠”品牌,涵养物质精神共富底蕴。聚焦城乡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不断完善设施布局,优化服务配套,成功打造了“上善若水·厚德环翠”品牌。发挥好区、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作用,用好7处红色展馆和80处红色印迹点等,让群众精神生活更加富足。


  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路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推动共同富裕。坚守与人民同行、为人民谋幸福的立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秉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广大群众的急需、急盼和急求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

  以物质精神高质量发展为基础,构筑共同富裕坚实根基。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还包括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环翠区除不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外,还全力推进厚德环翠建设、建立常态化文明建设机制,推动全区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富裕。

  以共谋共建共治激发人民共同富裕活力。共谋,是由政府牵头,集聚专家学者智慧,听取镇(街)村(居)、部门单位和群众代表的意见,研究好深入推进共同富裕的方法路径。共建,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每个人、每个组织都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建设者、奋斗者、受益者。比如,环翠区通过共富党建联盟、“红色物业联席会议”等工作模式,带动各方积极参与、人人尽心尽力地发家致富。共治,指多元主体深度参与及协同合作,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利益的最大共享。比如,环翠区构建“1+5”社区治理共同体架构、“1+8+N”应急管理体系等,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和谐社会关系、规范大家行为,为驱动共同富裕建设进程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发展保障。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