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唐县法院以“三步走”调解法化解集体欠薪纠纷

为了八十一位老人的二十余万元工资

——山东省高唐县法院以“三步走”调解法化解集体欠薪纠纷


  “法官,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这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要回来。”“为了我们的案子,你们真是费心了!”……2023年10月9日,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人民法院赵寨子人民法庭内熙熙攘攘,副庭长李明月被一群老人热情地围在中间,老人们爬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了开心的笑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感激的话语不绝于耳。

  这温馨的画面,还要从一个电话说起。

  “法官,你可要帮帮我们啊,我们老板找不到了,他欠我们的钱可怎么办啊!”2023年2月,李明月接到王某打来的求助电话,电话中,王某激动地诉说着自己一年多来艰难的讨薪过程和讨回劳务报酬的迫切心情。

  原来,72岁的王某和邻村李某等81位老人此前在由陈某、谢某、马某合伙经营的梨园务工,种植梨树。陈某、谢某、马某三人自2014年起合伙承包土地种植梨树,后于2023年解除合伙关系,但尚欠王某等81名农民工工资未结算。辛苦工作大半年却没有拿到工钱,老人们多次索要未果,陈某欠了工钱却“消失”了,谢某和马某也未支付劳务报酬。老人们眼看“血汗钱”讨要无望,无奈之下便找法院寻求帮助。

  “李庭长,我们年纪大了,这些钱都是我们在梨园一点一点挣出来的,真的不容易,可是现在工钱一直都没要到,我们这些村民上哪说理去!”受害人之一李某向李明月诉说着委屈。

  欠薪纠纷关系着劳动者切身利益,也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追索劳动报酬纠纷通常具有涉及人数多、波及范围广的特点,被欠薪群体往往是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如果不能及时高效化解欠薪纠纷,不利于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更不利于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理案件后,李明月考虑到案件涉及几十位老年人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为快速帮助老人们拿回辛苦钱,他梳理案件后,多次实地走访老人们工作的梨园,并走访当地村干部和群众厘清案情,决定以寻找“消失”的陈某为突破口,一揽子解决这起涉及81人的集体欠薪纠纷。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周折,李明月终于找到了陈某的联系方式,并第一时间联系了陈某。

  “仅公告开庭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要想方设法帮助老百姓拿到钱,才能实实在在地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李明月介绍,为了尽快帮助老人追回欠款,切实减轻老人们的诉累,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该案采用了调解的方式。

  在李明月的指导下,调解员制定了“三步走”调解策略,逐步推进调解工作。

  第一步是厘清三位合伙人的欠薪数额。调解员联系陈某等人到调解室,对合伙账目以及老人们的工作记录进行梳理,确认已支付工资数额、未支付工资数额以及已支付的工资由哪位欠款人支付等情况。经核算,三人应向老人们支付劳务费20余万元。

  第二步是确认每位老人的欠薪数额及调解意愿。考虑到工资支付涉及每位老人的切身利益,为充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尊重个人意愿,法官和调解员逐一与每位老人确认欠薪数额,并与其沟通可接受的调解方案。最终,确定老人们的所欠工资总额与三名欠款人的账目一致,且初步达成了调解。

  第三步是最终确定调解方案,确定支付时间以及每位合伙人支付的金额,并签署调解协议。

  2023年5月,陈某、谢某、马某与81位老人签订调解协议,并将应支付款项全部支付完毕,历时3个月时间,这起集体欠薪纠纷得到妥善化解,81位老人的讨薪之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25年1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启动建设的“多元解纷案例库”正式上线,该案是入库的典型案例之一。

  “此案是我院践行‘小案不小办’理念的生动体现。要薪酬不要‘心愁’,让‘烦薪事’不再烦心,从耐心倾听到寻找被告,从高效调解到圆满结案,我们将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办好每一起案件,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高唐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孙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