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成县:“345”工作模式让“三调对接”更接地气
2024年以来,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行“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全面推行“345”工作模式,推动“三调对接”工作走深走实,实现了矛盾纠纷一揽子化解,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三个”时限工作模式,推动诉调对接
2022年以来,李某、杨某等19名涉诉当事人相继向某农村信用合作社申请共计8000余万元借款。后因李某、杨某等19名当事人未按约定履行合同,某农村信用合作社多次催要未果,起诉至成县人民法院。成县法院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将案件分流至成县综治中心进行诉前调解。收到诉讼材料后,成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对整个案情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确认该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且存在调解基础,将8起案件集中“一站式”进行调解,调解协议达成后,双方就达成的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赋予协议法律效力。至此,多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成功得到“一站式”快速化解。
成县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个”时限工作模式主要是县综治中心与相关职能部门强化协同联动,完善诉前受理、分流、化解等工作机制,诉讼服务中心在接到群众起诉纠纷案件后,在1小时内完成诉前辅导受理;案件受理后,诉讼服务中心移交县综治中心,1周内进行研判分流;调解组织或调解员接到分派案件后,在1月内完成调解处置工作。
据统计,2024年以来,全县诉前分流民商事案件630件,调解成功441件。“三个”时限工作模式有力提升了为民便民利民理念,不仅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时间和成本,更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赢得了多方赞誉。
“四个”第一时间,推动警调对接
成县某村村民苏某A与苏某B是邻居,2024年5月,因为苏某A拓宽道路私挖苏某B的地埂,引起地界纠纷。镇综治中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及镇村干部,针对该矛盾进行研判分析并商讨初步调解方案。通过工作人员耐心调解,双方达成调解意见,地界纠纷得到化解。
在日常工作中,成县综治部门做实做细乡镇警调对接工作,健全基层派出所与乡镇综治中心信息共享、矛盾联调、定期回访工作机制,形成“接警处警第一时间、信息推送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第一时间、现场调解第一时间”工作模式。接到群众求助警情后,公安民警第一时间接处警,到达现场及时控制,防止矛盾激化升级,随后第一时间将矛盾信息推送同级综治中心,由综治中心第一时间组织相关调解力量,适合现场调解的第一时间进行现场调解。2024年以来,全县通过警调对接化解矛盾纠纷1288件,调解成功率达94.26%。
“五心”服务标准,推动访调对接
辖区群众张某与甘肃某有限公司因张某之子杨某健康权纠纷的后续赔偿问题发生矛盾,张某到成县信访局反映情况后,县信访局立即与甘肃某有限公司进行沟通衔接,但双方就赔偿问题未达成一致意见,县信访局遂通过访调对接方式将此案移送至成县综治中心。县综治中心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员围绕杨某受伤的实际情况,与双方共同协商计算出应赔偿金额。调解员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调解,提出了合理的赔偿建议,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调解协议,甘肃某有限公司当场履行赔付。
成县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县综治中心与县信访接待大厅相融合,采取“信访+调解”模式,形成“热心接待、细心办事、耐心解释、诚心答复、真心化解”服务标准。在接待信访群众时热心服务,让信访群众表达诉求过程中体会到温暖;在群众诉求办理上细心服务,使信访群众诉求得到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在宣传解释法律政策上耐心细致,给予正确引导,赢得信访群众的理解;在解决问题途径上提供强劲有力的措施办法,诚心实意给信访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在化解思路上真诚引导信访群众化解内心纠结,做到事心双解,真正息诉罢访。2024年以来,全县访调对接分流一般信访案件6件,化解成功率达100%。
成县综治中心始终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以“三调对接”为抓手,持续深化工作实效,从源头上减少“诉的形成、案的衍生、访的产生”,把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全面助推社会治理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