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推进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纪实
“一中心”巧解“千千结”
——江西省推进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纪实
久拖未结的工资在短时间内装进员工口袋,一套赔偿方案平息矛盾纠纷,线上平台成为反映民意的“晴雨表”……街头巷尾的故事见证着江西“解纷万家事”的优异成绩。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看似都是微末小事,却直接影响着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是一场社会治理的“统考”。近年来,江西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切实将各类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高分答卷”。
建强县级矛盾纠纷“终结地”
2024年11月25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综治中心接访大厅接到段某等30余名群众来访,他们是龙回镇某家具公司的员工,近期公司经营出现严重困难,已经两个月没有领到工资。
了解情况后,该区综治中心立即启动多部门“联动”纠纷调解机制,成立工作专班,联合龙回镇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共同参与协调,并组织专班人员前往龙回镇出口产业园调查核实相关情况。经了解,该企业拖欠员工工资63万元,涉及员工46人,公司老板冯某远在广东,并未积极补发工资。
在各方齐心协力、多次耐心调解下,涉事企业老板冯某委托公司负责人兰某筹措资金,一次性支付了所有拖欠工资,欠薪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近年来,江西整合资源、聚合平台、融合力量开展综治中心建设,并将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做到让群众解决问题“最多跑一地”,让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有平台开展”。
江西省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中枢大脑”,县级综治中心整合资源力量,推动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等入驻综治中心,持续推进县级综治中心成为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诉讼服务等功能有序衔接、无缝对接的全域调处平台,真正实现了“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此外,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行政、信访以及人社、住建、卫健等部门,工会、妇联、法学会等群团组织通过常驻、轮驻等方式入驻综治中心,调解、仲裁、心理等行业性专业性服务组织和社会力量也积极进驻,聚焦本地社会矛盾和治安风险重点领域,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
以前,群众遇到矛盾纠纷、维护自身权益,往往要“多地跑、多头跑、反复跑”,耗时耗力不说,问题还不一定得到解决。如今,推开综治中心一扇门,群众遇到的各类问题和矛盾纠纷,就能得到及时处理和就地解决。
从“九龙治水”转为“九牛爬坡”,江西省多元解纷力量以各自的专业优势推动基层综治中心工作效能实现“1+1>2”,形成了“把法说清、把理说明、把情说透、把事办妥”的工作合力。
在江西省,各级综治中心成了家门口的“解忧杂货铺”,据介绍,2024年,江西省各级综治中心共排查矛盾纠纷38.7万件、化解38.1万件,排查安全隐患299.2万件、整治298.7万件。
绘就“全链路联动”解纷“路线图”
群众进了“一扇门”,有时还面临找“多扇窗”的困惑。综治中心提供了琳琅满目的服务项目,“先向谁咨询后请谁办理”有时也成为群众“幸福的烦恼”。实现群众“进一扇门、解诸般事”,“一站式”服务又该如何高效落实?
江西省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依托综治中心这个平台,各入驻部门在职能上深度融合,在运转上全面耦合,实现群众事项在综治中心“一个窗口进入、一个平台流转、一个流程办理”。
江西借鉴政务服务大厅和医院的导诊台模式,创新设立“大一窗”综合受理群众意见,对矛盾纠纷进行“导诊分流”。“大一窗”是无差别受理群众诉求的前端窗口,接待人员通过对各种“疑难杂症”进行专业精准的甄别,明确调解、信访、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对接方式和窗口,进行分流转办,引导群众到相应的窗口办理,真正实现“进一扇门、推一扇窗、解万千事” 。
胡某是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员工,以劳务派遣的方式到某物业管理公司承包的小区担任保安。2025年3月7日凌晨,胡某在小区地下车库值夜班时猝死。就胡某意外死亡赔偿事宜,胡某家属、人力资源公司及物业公司三方无法达成一致,由此引发了冲突。3月12日,死者家属及其数十位亲友拿着死者遗像,情绪激动地来到宜丰县综治中心信访,想要“讨个说法”。
接到信访后,县综治中心“大一窗”立即受理登记,有序引导家属代表到信访接待区反映诉求。信访局接访人员经详细了解后,认为该事件属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以调解方式处理比较适宜,于是当即启动“访调对接”机制,在填写《访调对接移送单》之后,引导家属一行到访调对接窗口,由专职调解员进行调解。
专职调解员“接单”后,立即组织住建局、社区管委会、小区所属的崇文社区、死者户籍地流源社区、司法局进行现场调解。调解员凭借丰富的基层调解经验,提出由第三方提供担保和账户接收资金并监管的赔偿方案,经过多次沟通和调解,终于获得双方认同,化解了本次纠纷。
据介绍,宜丰县综治中心以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对信访事项的法定办理流程为“主干”,优化涉纠纷信访事项调解流程,将多元调解嵌入涉纠纷信访事项办理的全过程,实现程序推进与实质解决紧密结合,引导群众走最优解纷“路径”,以高效、专业的解纷机制回应群众诉求。
“江西不断健全完善综治中心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诉求受理、联动衔接等工作机制,着力在法治轨道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江西省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群众维权诉求难、部门任务落实难、评价督办难、协调指挥难的“四难”问题,江西省各级综治中心对群众诉求的受理、办理情况全程跟踪、及时督办,形成“中心接单、平台派单、部门领单、群众评单”的闭环管理工作模式,让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依法推进、有所反馈,实现群众“带着问题进门、解决问题出门”。
科技赋能推动矛盾纠纷一“网”打尽
线下,“一站式”平台让老百姓遇到问题有地方“找个说法”;线上,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智慧治理正在给传统治理赋予数字化灵魂,为基层治理插上“智慧之翼”。
2021年3月,江西省在省级综治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成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数据平台。“平台纵向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综治中心并延伸至网格,横向连接省、市、县三级综治成员单位、行政调解职能单位,形成一个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跨地域、跨业务的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江西省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依托江西省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数据平台,宜春市开发上线“宜春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跨部门协同平台”(以下简称ODR系统),用信息化手段驱动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真是太感谢了,拖欠了好几年的工程款终于结清了。”在铜鼓县,调解人员仅用5天时间就将一起持续4年的矛盾纠纷成功化解。
对案件迅速反应、快速处置的背后,离不开ODR系统的助力。作为受理群众诉求的登记入口和分流转办中枢,ODR系统贯通宜春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统一接收并处理各种类型和来源的矛盾纠纷,减少信息流转过程中的漏洞和延误,打破了时间、空间、信息壁垒,极大提高了解纷效率。
一直以来,数据壁垒都是块硬骨头,数据共享不畅、数据关联价值获取不足,导致数据效用难以充分释放。矛盾纠纷信息收处渠道相互隔离,属地和属事部门互不知情,直接影响矛盾纠纷的防范和化解。
ODR系统解决了以往“数据烟囱”这个老大难问题。系统面向基层、紧盯实战,汇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10报警服务台、数字信访、网格员排查等各渠道的矛盾纠纷事项,实现了纠纷诉求“全渠道感知”,创新了“事件一线办理、数据一网汇集、民情一屏研判、解纷一体协同”的处置模式。
系统有效整合各方面信息,打破了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和各部门协同作业,有利于形成合力,提高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据介绍,ODR系统上线两年时间,汇聚了30.49万余件矛盾纠纷数据。系统可以针对汇集的数据,从时间、状态、地域、来源、类型进行“五维分析”,研判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趋向性问题,形成预警报告,指导基层及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