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外民商事争议解决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湘潭召开
本报讯(记者张若楠)3月29日,由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主办、湘潭大学法学学部承办的“涉外民商事争议解决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湖南省湘潭市召开。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景汉朝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景汉朝指出,“涉外民商事争议解决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关乎我国全面依法治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局。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生态,要创新时代思维,提高大数据分析、算法逻辑等数字素养,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伦理判断能力,建立“法律+科技+国际治理”三维认知框架,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队伍。要创新研究思路,突破“就法律论法律”传统范式,加强构建科技融合、学科融合、实践融合、文化融合“四维融合”体系问题研究。要创新工作机制,立足国家战略全局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构建“制度设计—资源整合—协同联动”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要创新培养模式,以“学科交叉、技术赋能、场景锤炼、生态共建”四维路径推动培养模式创新,构建相关学科跨科融合体制,推动成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联盟”。要以数字技术重构培养生态,以全球视野培育战略人才,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湖南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省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胡长春,湘潭大学校长廖永安,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郭正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在主旨演讲和平行论坛环节,来自各高校、各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围绕“数字化时代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实践与完善”、“涉外民商事争议解决机制:仲裁与调解”、“涉外民商事争议解决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非经贸争议解决与涉非法治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