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尔果斯口岸创新普法护航跨境商贸
五国语言架起“法治丝路”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通讯员郑明明)3月16日,新疆伊犁边境管理支队霍尔果斯边境管理大队国门警务室以“法润边关,与法同行”为主题,针对近期往来霍尔果斯口岸的外籍货运司机增多的趋势,深入辖区货场、大型停车场等外籍驾驶员聚集区域,开展多语种普法宣传活动,为中外交流筑牢法治根基,以有温度的服务护航跨境商贸发展。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陆路口岸,霍尔果斯近年来跨境物流日益活跃,外籍驾驶员数量显著增加。为保障口岸秩序、提升外籍人员法律意识,国门警务室民警组建多语种普法小队,通过哈语、俄语等语言现场讲解,结合中、英、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文字编印的《外国人来华指南》,重点宣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外国人住宿登记管理办法》等法规条款。民警以案释法,让法律知识更易被理解接受。
活动中,民警不仅解答了外籍驾驶员关于签证延期、交通法规的疑问,还通过互动问答赠送印有中哈双语安全提示的纪念品,在轻松氛围中强化法治观念。“中国警察的耐心讲解让我明白了住宿登记的流程,这样的服务很贴心。”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货运司机阿依江手持宣传册表示。据统计,此次活动累计覆盖外籍人员1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现场解决法律咨询40余件。
霍尔果斯边境管理大队国门警务室民警蒋梓雷表示,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不仅让外籍人员感受到中国法治的严谨与包容,更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推动跨国文化互信,为共建平安、开放、繁荣的口岸环境注入新动能。
未来霍尔果斯边境管理大队将持续创新普法形式,依托“外国人管理服务站”等平台,为中外商贸人员提供常态化法律咨询,让法治成为促进跨境交流、维护边境稳定的坚实保障,践行“安全无国界,服务有温度”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