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临西“河湖长+检察长”助推农民增产增收
本报讯(通讯员马士江 张猛) 近期,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司寨村南千余米沟渠经过清淤疏浚,周边320余亩麦田终于浇上了河水,每年可为村民节约灌溉成本4万多元。
这是临西县实施“河湖长+检察长”以来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临西县“河湖长+检察长”联络办公室负责人、一级检察官李新说:“清除河道隐患,保障水系生态,统筹推进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是联络办助力农业生产、服务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职责。”
临西县东临京杭运河,是引黄入冀(津)工程的重要途经区域。境内渠道纵横、交织成网,542平方公里土地上拥有乡村骨干河渠21条256公里。为了保卫运河流域水系生态资源,更好地助力乡村农业生产,临西县人民检察院以持续深化落实“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为抓手,在县水务局成立“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双向联络办公室,以水务专项督查,积极探索行刑衔接、信息共享、优势互补、联合办案的工作模式,推动河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保护,助推农业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搭建“益心为公”共享平台,让“云脑”助力河道保护,消除河道隐患。该院开展公益检察活动多年来,在乡村基层联络并培育了一大批热心公益的志愿者队伍,特别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上线后,有关河道的各种线索提报量不断上升。联络办公室创建后,该院充分发挥优势,邀请水务执法部门对益心为公志愿者进行再培训,在提升专项履职监督能力基础上,搭建了“益心为公”双方共享平台,及时将有关线索报送水务部门,确保河道动态状况问题的综合治理。2024年以来,依托线索提报仅从马刘庄渠东赵庄段就清理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柴草及河道漂浮物总计30余立方米。
强化渠道生态和水源一体化保护,督查水源监管治理,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该院主动摸排破坏河湖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线索,积极探索行刑衔接、联合办案工作新模式。2023年7月,有群众向水务执法举报称张堤村申街分洪渠内有人用电池逆变器在河里捕鱼,在岸上树林用电网捕鸟。经联络办检察官初步判断,该案已涉嫌违法犯罪,遂将此线索移交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后经该县检察院审查起诉,张某犯非法狩猎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获刑10个月,依法没收4800元非法所得,并赔偿国家生态损害费5.7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