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开阳县法院绘制基层治理新“枫”景
近日,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人民法院龙岗法庭将巡回法庭搬进高寨乡平寨村的村民家中,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堂屋庭审”,妥善化解了一起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展现了基层司法服务的温度与力度。
“法官,我都没想到,我家堂屋还能当法庭啊,就是布置得有点简陋。”当事人说道。承办法官回答道:“有国徽、有法槌,法庭布置得虽然简陋,但是该有的东西咱们一样都不缺,该有的法律效力也一样能生效。”
据了解,原告兰某与被告颜某均为高寨乡平寨村村民,二人结婚已有30年。兰某长期在外务工,颜某则在家操持家务。2025年1月,兰某以夫妻双方长期分居、感情破裂为由,将颜某诉至法院,请求判决解除婚姻关系。
承办法官受理案件后,考虑到离婚纠纷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不利影响,为了妥善处理辖区少数民族村民纠纷案件,保障原被告的切身利益,承办法官决定前往村委会了解当事人基本情况,并前往颜某家中送达起诉状、传票等法律文书,同时实地考察颜某的居住、生活情况。法官发现,颜某只能使用苗语交流,于是通过村委会找到一名村民担任苗语翻译,充分保障颜某的诉讼权利。
平寨村地处偏远少数民族聚居山区,交通不便。为便利当事人参加诉讼,法官决定开展巡回审理,将庭审现场搬到了当事人的家中。庭审中,法官认真听取双方意见,释明当事人权利义务,围绕争议焦点多次征求颜某的真实意愿。最终,颜某同意离婚,但要求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合理分割。法官当即决定休庭,现场对双方的住房、家具等财产进行清点。考虑到颜某无法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法官建议兰某在财产分配上适当向颜某倾斜。在法官的劝说下,兰某认识到颜某多年操持家务的付出,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庭审结束后,双方当事人对法院“送审到家”的审判方式表达了感谢和认可。
龙岗法庭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近年来,该法庭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司法水平,努力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此次“堂屋庭审”不仅为当事人解决了纠纷,更彰显了人民法庭司法为民的初心。下一步,龙岗法庭将继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更多司法力量,让“枫桥经验”在开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