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依法监督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

交办31件重点案件


  本报讯(记者薛应军) 记者近日从全国检察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8万人,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3973件。其中,最高人民检察院交办31件重点案件,依法监督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

  据了解,2024年,检察机关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有效平等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依法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着力依法监督纠正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违法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特别是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2024年1至11月,起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2.1万人,同比上升18.7%。其中,检察机关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完善执法司法协作机制,起诉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2.2万人;发挥最高检驻中国证监会检察室作用,起诉欺诈发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证券犯罪316人;会同最高法协同防范打击利用虚拟货币非法向境外转移资产犯罪活动,起诉洗钱犯罪2741人;与最高法、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建立衔接机制,起诉逃税、骗取出口退税等危害税收征管犯罪1.1万人;与中国海警局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海上走私犯罪专项行动,挂牌督办4批43起重大案件,起诉走私犯罪934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