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数智平台作用 助力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

  2023年7月,河北省检察机关依托检察工作网建成了统一的公益检察数智平台,实现了全省公益诉讼检察共享一平台、共用一张网。这是河北检察机关深入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实现科技与法治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河北省人民检察院雄安新区分院(以下简称雄安检察分院)依托数字雄安建设优势,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应用公益检察数智平台,积极为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检察贡献。

  数据“一池汇聚”,让线索“自动上门”。在汇聚全国检察机关业务应用系统2.0、12345政务服务热线、12369环保热线、“益心为公”数字云平台、随手拍平台及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短视频、自媒体等互联网数据的基础上,融入雄安新区数字化“两法衔接”暨法律监督平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部门执法数据,推动数据信息“一池汇聚”。通过大规模、多样化数据采集,持续不断优化算法,借助程序算力实现线索研判全程自动化,基本实现让批量公益诉讼案件线索自动呈现。

  模型“一键共享”,使案件“浮出水面”。利用平台提供的线索,根据案源类型、案发时间、涉及区域、行政机关履职情况、危害后果、舆情风险等因素智能分析研判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024年,雄安检察分院利用全国检察机关业务应用系统2.0同步立案130件,成案率40.6%;共办理跨区域涉白洋淀流域22个县(区)的污染环境、非法采矿、非法占用农用地等二审刑事案件36件127人;自主研发的水环境(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动态履职多维工作模型调取218个污水处理站排水和用电数据,发现问题污水处理站34个,立案污水处理类行政公益诉讼案件7件,制发检察建议7件。

  技术“一体保障”,为办案“赋能增效”。充分融入、积极参与雄安新区科技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应用公益诉讼快检实验室、水上检察船、移动检察车,综合运用公益诉讼快检技术、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空天技术,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探索构建公益诉讼检察案件办理全流程、全方位科学技术支撑体系,涉白洋淀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立案数同比大幅上升。

  机制“一体指挥”,助力决策“耳聪目明”。当前,雄安检察分院以检察大数据综合指挥中心为主体,以“陆上”和“水上”两个移动检察室为两翼,以所辖三个基层院为节点,以检察官办案单元等为触角的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集大数据共享、大数据应用、社会服务、指挥管理等四大功能模块于一体的数字检察系统日趋完善。

  (作者为河北省人民检察院雄安新区分院检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