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两部门联合发布妇女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情况
本报讯(记者薛应军)12月20日,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北京市妇女权益保障及北京市检察机关妇女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情况,发布妇女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据悉,2023年至今,北京市检察机关围绕侵害妇女人身和人格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婚姻和家庭权益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68件,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35份。
据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于静介绍,自2023年1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以来,北京市检察机关围绕侵害妇女人身和人格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婚姻和家庭权益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积极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协同履职形成监管合力,确保《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有效贯彻;建立“公益诉讼智能线索发现分析研判平台”,通过该平台摸排发现36件妇女权益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占全部妇女权益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的40.9%,成为妇女权益领域公益诉讼办案的重要线索来源途径,36件线索中立案24件,成案率66.7%。
此外,北京市检察机关聚焦生育保障,助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推动母婴室规范化建设、规范月子中心经营、落实生育津贴发放等,如门头沟区检察院、房山区检察院、通州区检察院积极履职,推动公共场所新建、改造完善母婴设施53处;聚焦就业歧视,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利,依法针对影响妇女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开展监督,如东城区检察院、门头沟区检察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对用人单位违规发布包含“限男性”等内容的招聘信息进行查处,删除性别歧视内容;聚焦反家庭暴力,促进妇女权益保障制度落实,如门头沟区检察院通过开展监督,推动家庭暴力告诫书抄送村(居)民委员会率达100%,强制报告制度知晓率达到9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