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时节话白菜

  小雪,冬的第二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冬天降雪即将拉开大幕。而在我的北方老家,此时节,家家户户正忙着收获储存白菜,民谚有“立冬收萝卜,小雪铲白菜”“小雪不收菜,必定遭冻害”之说。

  栽种白菜,在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发现,在陕西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有白菜的种子,距今已有6000多年。白菜属于十字花科蔬菜,古时,它有一个非常儒雅的名字——“菘”。现存有关白菜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诗经》:“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葑,即葑菜,是古代最早的白菜品种。后经数百年的改良,逐渐从“崶”变为“菘”,主要集中在南方种植。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菘”开始在我国北方大面积栽种。唐代之前,“菘”是青色的,唐代末年才培育出白色的。到了宋代,开始将“菘”称之为“白菜”。宋代苏颂在《本草图经》中记载:“扬州一种菘,叶圆而大,或若箑,啖之无渣,决胜他土者,此所谓白菜也。”

  老话儿说:“百菜不如白菜。”在民间白菜俗称“百姓之菜”,虽然长年都能吃到,但只有经过霜打的白菜,才好吃、够味。唐代韩愈就写诗盛赞:“晚菘细切肥牛肚,新笋初尝嫩马蹄。”说霜打的白菜丝炖后如牛的肥肚丝,冬笋则如滑嫩的荸荠。唐代刘禹锡则说:“只恐鸣驺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尝。”诗人竟然把未能吃到晚秋的菘菜当作一种遗憾,可想而知,白菜是一道多么诱人的美味。而宋代的“美食家”苏轼亦将白菜与羊羔、熊掌相媲美,他感慨道:“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与苏轼同时代的范成大更是大呼雪后的白菜比蜜藕和肉好吃,有其诗《田园杂兴》为证:“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与范成大顶风冒雪收白菜相比,宋代朱敦儒则对腌白菜情有独钟,其在《朝中措》中云:“先生馋病老难医。赤米餍晨炊。自种畦中白菜,腌成饔里黄薤。肥葱细点,香油慢焰,汤饼如丝。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看来民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习俗自古有之。

  此外,白菜一直被古人视为养生菜。唐代食疗家孟诜在《食疗本草》中说:“菘菜,治消渴,和羊肉甚美。其冬月作菹,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气治嗽。”《本草纲目》也说:“白菜茎叶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消食下气,治瘴气,止热气嗽。冬汁尤传佳。和中,利大小便。子作油,涂头长发,涂刀剑不钝。”从古人的记述中不难看出,白菜作为养生菜是有科学依据的,因其味甘性平,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丰富的粗纤维,有解热除躁、通肠利便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便秘、漆疮等症。

  当然白菜不但入诗、入药,还入画。清代画家李鱓创作有《白菜图》,而国画大师齐白石以画虾闻名于世,但对白菜也是一往情深,毕生画了很多白菜,像《枇杷白菜》《白菜昆虫》《白菜辣椒》等。他在《白菜辣椒》画上题字:“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齐老把白菜和“花王”牡丹、“果王”荔枝相提并论,认为白菜是当之无愧的“菜中之王”。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小雪时节,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白菜炖豆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味蕾上的清欢,还有节日满满的仪式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