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伊犁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马幸荣
为西部边疆培养基层留得住用得上的法治人才
——专访伊犁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马幸荣
伊犁师范大学法学院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伊犁师范学院政教系,2003年政教系更名为法经系,开始招收法学、思政2个本科专业学生。2011年4月,伊犁师范大学将法经系更名为法政学院。2015年5月,基于新疆社会发展的实际,法学院从法政学院独立分出。
在院长马幸荣眼里,伊犁师范大学法学院像是一个阳光帅气健康成长的孩子。作为伊犁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崛起和法学院建设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他对该学院有着特殊的感情,也为法学院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近日,马幸荣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自2003年招收第一批本科学生以来,在20年办学历程中,伊犁师范大学法学教育工作坚持“品正明法 学实致公”理念,取得了诸多成绩。2015年5月建院以来,伊犁师范大学法学院已成长为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不断前行的法学院,“我们的目标是为新疆乃至西部培养基层留得住、用得上的德法兼修的面向各个民族的卓越法治人才。”马幸荣说。
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效益 涉外法治研究成果突出
法学院是伊犁师范大学富有办学特色的学院之一。法学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法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经济法学”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宪法学”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在西北地区省份同专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2017年底,该校法学专业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9年开始招生,现设法学理论、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和国际法学5个专业方向;2021年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下设法治政府实务、司法实务、涉外法治实务三个培养方向。
“伊犁师范大学法学院较为突出的学科特色主要体现在涉外法治研究方面,包括中亚各国法律研究、反恐维稳法治化研究、边疆社会治理研究等。”马幸荣表示,依托区位优势,伊犁师范大学法学院在上述三个特色研究方向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诸多省部级以上课题,且与地方政府和公、检、法部门有效合作立项了一批横向课题,产出了一批富有价值的标志性成果。
此外,依托学硕国际法学科团队和国家民委哈萨克斯坦国别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基地,伊犁师范大学法学院还开展了中亚法律特别是哈萨克斯坦法律制度研究,出版了中亚法律系列专著。
同时,伊犁师范大学法学院持续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制定详尽建设发展规划,成立一流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及相应课程组,积极推进专业课程建设,成效明显。比如,根据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评估指标体系要求,该院对专业建设中的课程与教材、师资队伍、经费与条件、产学研合作、质量保障与特色、学生高质量就业等多项一级指标进行逐项梳理和总结,详细规划部署、建设和改进措施,落实专业负责人制度,成立了6个课程建设小组。
在本科教育方面,该院认真落实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相关要求,以“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为理念,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组长,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将教学经费、教学资源、教师队伍主要投入本科教学建设中,所有高级职称教师100%为本科生上课,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 培养德法兼修法治人才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伊犁师范大学法学院注重实践教学,以“互联网+”形式,积极推进教学改革。2023年,该院投入200万元资金,建立法学仿真实训室,为法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实践教学搭建平台,开设“智慧司法”等系列课程。
马幸荣表示,该法学仿真实训室,可以同时容纳60名学生开展仿真实验教学,初步探索形成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信息化实训教学新模式,实训软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覆盖率达30%。同时,该院积极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国及国际赛事中多次获奖。
“我们的法学实践教学是多元化的。”马幸荣介绍,该院已与各级人民政府、司法部门、法律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30余家疆内外法学法律专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设实践教学基地90余个。此外,该院还立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着力推进学硕国际法专业方向及专硕涉外法治实务培养方向的学位点建设,以学科团队和学术平台建设为支撑,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霍尔果斯市人民政府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并选派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赴霍尔果斯市(口岸管委会)挂职,不断探索涉外法治人才“订单式”培养的有效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马幸荣表示,伊犁师范大学法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院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据介绍,该院通过“开学第一讲”、新生入学教育、支部书记讲党课、主题党日活动、读书分享会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实施以启航、导航、领航、护航为内容的“四航工程”,用好用活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团课)、主题党日、专题报告等育人机制,开展各类校纪校规、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警示教育、学风建设教育,推动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增强底线红线意识。
与此同时,该院积极开展以“法治先锋励志小屋”创建为特色的“文明与修身”系列活动,结合“一舍两点四文明”学生社区建设,营造良好的三全育人氛围,教育和引导学生文明修身,促进德法兼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打造新疆“高端智库” 服务地方法治建设
伊犁师范大学法学院现有2个省部级平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立法研究咨询基地、国家民委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3个厅局级科研平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学会“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保障研究基地、“一带一路”发展研究中心;3个校级科研平台: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研究中心、新疆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在服务地方法治实践过程中,该院依托上述研究平台,积极打造新疆“高端智库”,促进学科发展。
近年来,该院科研团队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社科项目21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其团队成果曾获新疆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中国·西部法治论坛”一等奖、“中国·民族区域法治论坛”一等奖等。法学院2017-2020年连续4年获评伊犁师范大学科研先进单位,在2020-2021年全校科研工作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一,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获伊犁师范大学文科学院科研考核第一名。
马幸荣介绍,伊犁师范大学法学院不仅是新疆法学人才培养的高地,而且通过“青蓝工程”、科研团队建设等形式,激励教师潜心科研,致力于打造新疆“高端智库”。
此外,伊犁师范大学法学院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依法治疆战略和法治伊犁建设,充分发挥法学院“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参与地方法治建设。
比如,依托法学专业和平台机构优势,该院聚焦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主动与校外90多个法律实务部门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围绕课题项目合作、实践教学、就业实习服务、公益普法等广泛开展合作,积极打造法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助力依法治疆方略的实施亮丽名片,成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