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昭苏法院在牧民毡房边开展“巡回审判”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李增高 通讯员周强 迪尼拉·库安德克)9月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人民法院察汗乌苏人民法庭法官巴图巴依尔带领书记员前往牧区,在牧民毡房边进行“巡回审判”,成功化解一起草场承包合同纠纷。
巴某和多某为同乡人,也是流动的放牧人,2019年初巴某将个人的250亩冬草场以每年3000元的价格承包给多某,承包期限为2019年至2029年,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了《草场承包合同》。
随着草场价格的上涨,今年7月28日,巴某认为如今草场承包价格过低,想要解除草场承包合同,要回250亩草场,两人因此多次发生矛盾。9月2日,巴某将多某诉至察汗乌苏法庭。
此案受理后,法官巴图巴依尔考虑到双方当事人都在牧区放牧,多次电话联系中发现牧区信号不好,为尽快解决困扰双方的“头疼事”,9月6日一早,巴图巴依尔和书记员乘车前往牧区巴某的毡房处,在山路处车辆无法继续行驶,他们就骑马前行。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到达目的地,巴图巴依尔和书记员在毡房上悬挂起国徽,铺上毯子,布置出简易的小法庭,组织当事人席地而坐,随着法槌声响起,正式开庭。
巴图巴依尔对草场承包合同的内容认真查看,对双方当事人的诉求耐心倾听,逐一分析解答,讲明利弊得失。最终经过庭前调解,多某将承包的250亩草场退还巴某,巴某将剩余5年的1.5万元承包费退还给多某,双方握手言和。
“牧区离县城较远,我腿脚也不方便,感谢巴庭长不辞辛苦来到牧区,让我在家门口就得到法律帮助。”案件审理结束后,巴某感激地向巴图巴依尔说。
昭苏县是一个农牧结合的边境县,草场地域辽阔,农牧民群众居住偏远、分散,随季节变化不断更换居住地。为让辖区小法庭有限的资源发挥大作用,昭苏法院以2个基层法庭为依托,在偏远牧区设立巡回审判点,发挥“马背法官”“毡房法庭”的作用,将“审案+释法+解纷”相融合,直接面向牧民开展诉讼服务,形成随时、随地、随行的办案模式,让诉讼服务更接地气,让司法为民更贴民心。
今年以来,昭苏法院2个基层法庭共受理案件427件,结案418件,巡回办案占50%,得到群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