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多举措深化教师评价改革

  中国政法大学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多举措深化教师评价改革,着力构建科学、公正、高效的教师评价体系,努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加强组织领导,系统全面推进改革。出台《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方案》,成立教育评价改革领导小组;将教师评价改革作为“质量提升年”专项行动之一,列入重点计划。完善教师评价相关制度,修订《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任办法》《教师岗位考核办法》,优化关于论文、著作、智库成果、教学成果等评价的10余项制度文件。

  坚持立德树人,树牢师德“第一标准”。制定《师德考核实施办法》,明确师德考核的具体内容和程序,细化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定《关于进一步落实学院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责任的实施办法》,压紧压实二级单位主体责任。

  优化指标体系,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坚持品德、能力与业绩等综合评价导向,设置基本条件、形式条件、业务条件等多维度的专任教师职称评聘要求。着力破“五唯”,避免“一刀切”、淡化“名校”“学历”影响。鼓励教师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注重考察教师在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的突出业绩。把获得“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称号作为重要教育教学业绩,切实评出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大先生”。

  突出质量导向,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坚持“量为基础、质为标杆”的评价思路,注重成果的理论创新和学术价值。健全“以同行专家评价为主”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学术代表作评价制度,制定《学术代表作评价办法》,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

  开展分类评价,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细化教师岗位类型,按照岗位职责不同,分为教学科研型岗位、科研型A类岗位、科研型B类岗位、教学型岗位,针对不同的岗位分类设置差异化的评聘条件和考核要求。下放部分考核评价权至二级学院,建立“校级通用”与“学院自定”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结合学科特色设置差异化评聘指标,构建更加多元的人才发展通道。

  (据中国政法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