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售后安装收费不该是“糊涂账”

  说是免费安装实际不免费、高空费材料费“套娃”收费……近日,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反映,自己本是高高兴兴换新家电,却被安装费“刺中”,有的安装费甚至高达商品本身价格的四成。专家建议,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推进,家电企业应同等重视安装等售后服务,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9月2日《法治日报》)

  在家电售后安装市场上,有商家承诺免费上门安装,但安装人员上门后却以欺骗手段推销各种昂贵的辅助材料、收取此前未明示的费用。如果是买家自己买的材料,则需再交一笔安装费用;即使安装不成功,也需买家支付“空跑费”。诸如此类,都让免费安装成为噱头。

  目前,家电售后安装服务包括销售商负责安装、家电企业负责安装、第三方安装等多种形式。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对多数不熟悉家电安装知识的消费者来说,安装服务提供者无疑是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安装时,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含糊不清的配件费用,让本该公平透明的售后安装服务成了一笔“糊涂账”。

  造成家电安装市场乱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商家存在“重销售、轻售后”的情况,不少家电企业在售后环节投入资金有限,多将售后服务外包给第三方,且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导致安装维修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家电的安装费用,消费者大多也不清楚电器安装收费标准,这让不良商家在安装电器时有空可钻。

  虽然安装费作为家电销售的附属收费,属于市场调节价,法律层面没有明确的限制,但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来看,经营者应当做到在显著位置明确告知消费者收费细则,并尊重消费者自主选择安装服务提供者的权利。根据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所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商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因此,商家应当就安装费在电器销售过程中或者提供服务之前明确地提示、告知消费者,否则消费者是可以拒绝接受商品或服务的。

  治理家电售后安装乱象,既要引导商家自觉遵守相关法规,规范经营行为,又要拿出监管的硬度、执法的力度,坚决向不合理收费“亮剑”,让消费者享受货真价实的售后安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