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时代公证服务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公证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促进民主与法治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公证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解决群众法律问题,增强群众满意度,值得公证机构及公证人员深入思考。
作为一项预防性的司法证明制度,公证具有服务、沟通、证明、监督等重要职能。在服务民生方面,涉及的公证事项包括办理继承权、遗嘱、婚姻家庭协议、财产分割协议、委托等;经济方面,涉及的公证事项包括办理保全证据、合同(协议)及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现场监督等;涉外因素方面,涉及的公证事项包括办理出生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学历学位经历证明、收入证明等。当今社会,公证服务已深入人们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公证服务面临的问题
服务普及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我国已建立公证制度多年,但公证机构是干什么的,公证书有什么作用,为什么需要办公证,哪些事情可以办公证等问题,许多群众仍不清楚。大家对公证的作用、程序、效力缺乏了解,这使得群众公证知识缺乏、公证意识不强。
服务效率和便捷性有待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对公证机构的公证事项办理有专门规定,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从咨询接待、申请受理、收集资料、办理手续及后续的调查核实、审核审批、盖章出证有一系列的流程和手续。但是,一方面,公证工作流程繁琐,办证时间长,给群众带来了不便不快;另一方面,电子签名、网络视频、线上办证等公证服务发展还不够成熟,无法满足群众随时随地办理公证或随办随取公证书的需要。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新型公证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公证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存在差异,这使得办证过程中审查不够严格、核实不够准确,或者适用法律不恰当,易造成一些公证事项的办理质量不高,造成当事人投诉或申请复查,影响公证公信力。
服务创新能力不足。面对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群众多样的公证需求,部分公证机构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很难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公证产品和配套服务,例如网上预约办证、电子存证、云数据核实等。
公证服务群众的创新举措
加强公证宣传和普及,提升公众认知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公证法律知识及服务内容,提高群众对公证的认识度和接受度。例如,利用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公益讲座、报纸刊物等,采取合作、讲座、联谊、互动等面对面形式,向群众普及公证知识和办理流程,让公证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优化公证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简化不必要的证明材料,推行“最多跑一次”、实现公证服务便捷化,使用更方便。同时,加快推进线上公证服务平台建设,让群众可以通过网络在线申请、提交材料、视频办理公证,提高公证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一次也不跑”。
加强公证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公证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专业素养,形成“人人皆专家,个个办实事”的良好局面,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创新公证服务产品和模式。结合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群众的新期待,不断创新公证服务产品的发展模式。例如,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公证、金融赋强公证、家事公证、养老配套公证及“公证+”等新型公证业务,满足群众在不同领域不同方式的公证需求。同时,探索与其他部门和机构的合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加全面高效便捷的公证服务。
公证服务优化建议
完善公证法律法规和政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群众的公证需求,适时修改公证法,进一步完善公证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公证的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规定法定公证事项,规范办理流程,为公证服务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加强对公证行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鼓励公证机构创新发展,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拓展和提升公证服务发展空间。
加强公证行业监管。建立健全公证行业监管机制,加强对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公证事项办理行业准则,进一步规范公证执业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公证行业的良好秩序和形象。建立健全公证质量监督机制,对公证事项办理严格审查和把关,确保公证公信力提升。
推进公证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进公证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公证信息互联互通。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公证服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证服务。
健全公证服务考核与评价机制。建立公证人员内部考核机制,促进公证人员德能勤绩全面发展。健全公证服务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和收集群众对公证服务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和优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公证服务与群众需求的良性互动。
总而言之,通过加强公证宣传、明确服务流程、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服务模式等创新举措,以及立法完善、行业监管、信息化建设、评价和考核机制等,可以有效提升公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实现公证服务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潭市湖湘公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