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环境部: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要进展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8月3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黄小赠在会上通报,2023年,全国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同比分别下降2%和7.1%。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89.4%,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超出了“十四五”规划目标4.4个百分点。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要进展。
2022年9月,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目前行动方案已经实施过半。黄小赠介绍,中期评估结果表明,12项主要目标均达到时序要求,123项重点任务总体进展顺利。
会上还通报了长江流域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工作情况。2023年6月,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明确了在50个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社会关注度高的水体,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确定考核基数。2025年开展第一次考核。这是水生态环境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政策制度创新。评分细则构建了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以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为支撑的14项指标体系。
据介绍,评分细则的发布实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水生态保护成效已经显现。2023年,长江经济带水质优良断面比例95.6%,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监测到土著鱼类227种,与2022年相比增加了34种;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4种,同比增加3种;刀鲚时隔30年,再次上溯到长江中游江段和洞庭湖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上升至1249头,与2017年相比,增加了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