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州市检察院建立健全“案件提示卡”制度

力促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本报讯(记者何毅 □赵连喜 通讯员王晓玲 李有朋) 河南省林州市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并不断优化检察业务指导机制,建立健全“案件提示卡”制度,力促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据统计,2023年以来,该院共制发351份“案件提示卡”,助力5起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1起案件获最高检通报表扬,26起案件被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参考性案例或优秀案例,被表彰为2023年度全省十佳基层检察院。


  把好受理关口,加强对案件提示分类甄别

  林州市检察院从案件受理环节入手,对每一起案件进行分类提示把关。一是案管部门综合提示赋能案件办理。案管部门汇总上级检察机关专项活动要点、本地工作重点等内容,建立统一制式的“综合提示卡”,在受理分流案件时,随卷宗材料一并移送承办检察官,形成“明白纸”,让承办检察官更加清楚司法办案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和要点。如“醉驾”入罪标准变化后,该院通过“综合提示卡”及时提示刑检部门提前关注和介入相关案件,有效避免无罪和撤回起诉情况出现。

  二是领导个案提示强化监督管理。承办检察官受理案件后,将案件情况和“综合提示卡”内容相结合进行审查,列明审查案件时注意到的工作要点,填写《呈请提示函》,同步发送检察长、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相关领导充分发挥站位高、视野广、经验丰富优势,结合案件性质、影响程度、风险隐患等情况,指导承办检察官做好释法说理、公开听证等法律延伸工作,更好帮助检察官把握法律政策,彰显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如该院在办理涉毒品犯罪系列案中,分管领导通过对个案办理进行提示,指导办案团队聚焦毒品上下游领域并成功追诉一起洗钱犯罪,有效推动毒品犯罪的全链条打击,该办案团队被省检察院评定为2024年度“毒品案件示范团队”。


  优化运行机制,促进案件提示提质增效

  实时更新内容,使提示契合办案需求。按照上级检察机关和当地党委新要求、新部署,该院对提示卡内容定期升级、动态调整,向检察官及时传递高质效办案导向,增强履职针对性、实效性。如今年最高检提出开展“检察护企”和“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后,案管部门及时在“案件办理提示卡”增加专项行动相关具体内容,提醒承办人增强服务大局、为民司法、优化营商环境的针对性实效性。2023年以来,对综合提示卡内容动态调整升级9次,以理念先行推进工作提质增效,其中提示的涉农案件“苏某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聚焦数字检察,创设线上文书提高流转效率。依托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的数字化管理功能,创新设置本地文书。案管部门发送的“综合提示卡”,业务部门制作的“案件提示卡情况反馈表”,领导作出的“个案提示语”,均实现网上流转、全程留痕,解决线下不规范、反馈不到位问题。


  健全反馈措施,实现案件提示管理闭环

  多方会商反馈促共享。该院将提示卡融入案件办理,在召开检委会、检察官联席会和个案汇报中,检察官反馈提示内容落实情况,对不能落实的阐明相关原因,对能够落实的作为专门案事项办理,确保事事有结果。如在办理一公司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中,检察官联席会对“综合提示卡”“个案提示语”提醒的生态环境破坏和企业涉案情况进行研判,公益诉讼部门同步开展公益诉讼,堵塞企业管理漏洞的同时督促生态修复,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案管定期反馈知进度。案管部门加强对提示卡跟踪管理,要求检察官在案件办结后3日内填写《案件提示卡情况反馈表》并发送案管部门。案管部门及时收集归口,将两类提示的所有内容纳入监督台账,做到随时提醒、跟踪落实,并在每周例会上进行通报。同时案管部门结合承办人反馈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呈送分管领导或检察长参考决策,确保案件提示全流程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