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公安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构建“四防”体系 拧紧防溺水“安全阀”
浙江省宁波市海塘岸线漫长,江河湖泊密布,预防溺水事故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宁波公安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公安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工作原则,以“统、建、宣、救”为抓手,积极构建“四防”体系,拧紧防溺水“安全阀”,全力遏制溺水亡人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开发“溺水事故预警多跨应用平台”,建立“警民联动、一体处置,有警处置、无警巡逻”的工作模式,构建水陆空“三栖”巡控方式……近六年来,宁波市溺亡事故连续下降,累计挽救溺水生命约595人,取得显著成效。
以“统”联防,紧握齐抓共管“救生绳”
“防溺水工作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严从细落实防溺水的各项措施。”宁波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宁波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预防溺水事故工作的通知》,宁波公安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广泛凝聚整体合力,压实各地各部门工作责任,切实形成责任共担、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同时,宁波市成立副市长、公安局局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27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建立市、县、乡三级领导组织架构,每年定期召开三级工作会议,部署重点工作,把防溺水工作纳入民生实事工程。依托平安建设,将防溺水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两级平安考核,用好通报、挂牌、督办、警示、约谈等制度,精心开展暑期专项督导,做好溺亡事故复盘,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地。近年来,共开展专项督查200余次,下发检查通报、督办单170多份,约谈相关责任人50余名。
以“建”促防,筑牢科技赋能“防水墙”
“同学你好,珍爱生命,谨防溺水,请不要在危险水域周边逗留。”当智慧影像报警系统发出提示音,相关街道治理平台、派出所的系统后台同时跳出“×××水域发现险情,请及时出警”字样。近日,在宁波市奉化区溪口剡溪水域沿岸,一名儿童到河边嬉戏,离岸边不远处的警报器连续发出语音提示。几分钟后,社区干部、民警赶到现场,及时劝导该儿童离开,并进行了口头防溺水宣教。
据了解,宁波公安创新开发的“溺水事故预警多跨应用平台”,采用AI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等数字化手段,汇聚智慧水利及湖泊河道信息,涉水区域影像地图、社会救援力量等多部门资源,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能力,开展安全宣传、巡逻防控、高危预警、警情分析等。
“一旦有人员进入区域范围,系统会自动进行AI人工智能识别和语音提示,同时将预警信息同步流转至我们的系统后台,大大提升了我们对溺水事故的预警、防范和治理水平。”宁波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平台自动触发语音提示2万多次,事件流转现场干预1260余次。
以“宣”协防,高举防范宣教“警示牌”
为提升群众预防溺水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宁波公安加大防溺水宣教力度,不断强化精准宣传、拓展宣教渠道、深化源头管理。
每年暑期,宁海县、慈溪市等地各个乡镇(街道)的“红马褂”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就活跃在重点水域周边,积极参与防溺水宣传、资料分发、巡逻劝导工作。这是各地利用“党群同心圆”平台发动在职机关党员志愿者开展的“防溺水、保平安”党员巡逻宣传活动。
同时,宁波公安创新扩展宣传方式,“线上+线下”宣传有机结合,线下组织民警、辅警、网格员进村入户开展安全宣传,线上依托媒体平台反复滚动宣传,组织防溺水主题直播活动。此外,宁波市在鄞州区建成浙江省首个集图文宣传、大屏播放、VR体验及陆地透明泳池实践落水救援的防溺水宣教基地。截至目前,共发送短信900万余条,累计组织各类宣传活动1万余场,张贴海报48万多份,举办讲座近2000场,救护培训660余场次。
以“救”补防,织密救援处置“安全网”
为建强巡逻救援处置体系,宁波公安完善巡救工作机制,建立暑期巡查制度,推广水域看护制度,落实溺亡事故领导到场制度,提升溺水事故救援处置水平。同时,打造立体化、协同化防控网络,切实做到巡逻救援不留死角。创新无人机巡防系统,采用“精准巡飞一张图”开展自动巡逻观察,及时发现并劝离危险水域活动人员。
近日,宁波市公安局江北公安分局的楼顶及数公里外的一家沿江企业的屋顶上,一架架无人机迅速升空,按照设定的航线在姚江、甬江、三江口等水域上空进行动态巡检。一旦发生溺水事故,系统能够迅速发现,通过实时定位和监控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使得救援人员可以快速响应并展开救援行动,也可紧急投放救生圈,增加救援的成功率。今年,该系统自动巡飞850多架次,时长1200余小时,空中巡查发现隐患点位30余处,劝阻野泳人员600余人次、野钓50余人次。
除了完善巡逻机制,宁波公安还在救援处置上下足功夫,整合全市民间注册的30余支民间专业水上救援组织和10余支公安特警水上救援等队伍,建立“警民联动、一体处置,有警处置、无警巡逻”的工作模式,派出所与民间救援力量常态化开展水上救援演练,有效提升了快速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