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珠泾村实现乡村和谐治理

  珠泾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市镇,如今,村民住的是居民楼,享受的是优质教育资源,还有清新的空气、便利的交通、齐全的配套设施与和谐的邻里关系,过着“城里有的村里不缺,城里没有的村里也有”的幸福生活。

  曾几何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珠泾村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公共服务不足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珠泾村开始探索村民自治模式,村民们积极参与村庄事务的管理,通过民主协商、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实现了乡村的和谐发展。


  “一核引领、十小支撑”助力乡村治理

  珠泾村乡村治理以党建这一核心引领,以“十小支撑”为抓手,以居民自治为途径,以“矛盾纠纷有调解,日常行为规范有公约,遇到难事有人帮,参与村居事务有途径”为目标,探索构建以“一核引领、十小支撑”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组织强、队伍硬、服务好、乡风淳、民心和”的社会治理生态,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为主线,通过党员“十带头”活动,构建党总支带动、支部推动、党员互动的党建新模式,让乡村治理的“火车头”更强劲有力。同时,增强基层群众社区治理,提升村民自治能力,以健全“小民主”、深化“小服务”、加强“小调解”、维护“小平安”、争当“小名人”、开展“小整治”、亮化“小环境”、垃圾“小分类”、河道“小治理”、常办“小活动”这“十小支撑”为抓手,提升乡村治理的自转活力。

  该村成立“党员+群众”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建立重大事项听证会,制定三方(村、物业、志愿者)联席会议,逐步形成了村务共商、事务共管、文明共创、难题共解的村民自治新模式。实施定人、定格、定责“三定”工作法,使“小网格”变身“大管家”。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优化工作机制,组建“和事佬”志愿服务队,开展信访工作条例宣传,及时介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建立“珠泾村法润民生”微信群,村法律顾问开展免费法律服务。构建人防、技防、物防深度融合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平安志愿巡逻队”,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此外,珠泾村常态化开展具有乡村特色的德孝文化活动,通过挖掘社区典型,评选“优秀志愿者”“文明家庭”等,引导广大村民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以“美丽昆山”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清脏、治乱、拆违、增绿”行动,全力改善村庄面貌、提升人居环境;以珠泾中心河生态修复项目为样板,全域提升其他11条河道的治理工作,成立“红色巡河先锋队”,开展围网养鱼、地笼等整治工作,充分激发党员治河护河的主人翁意识,让村民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真正的“参与者”。


  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村民的“家”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化解基层信访矛盾,珠泾村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打造以“家”为载体的多功能空间,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人大代表联络之家、基层网格工作之家、百姓议事调解之家、一核引领幸福之家”,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助推基层治理。

  通过设立人大代表联络之家,发挥其接待选民、宣传法规等作用,用人大代表座谈会搭建起群众与人大代表的连心桥;建立“三三制”,即每季度的第三个月的第三周召开一次代表小组会议,每双月的周三举办一次专业代表小组活动,每月的第三周开展一次代表联系选民工作,常态化开展人大代表活动,以家为主线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珠泾村积极发动党员先锋带头作用,推动“全网融合”与党建相结合,筑牢基层党建的战斗堡垒。创新村法律顾问工作机制,把“微法律顾问”打造成群众私人定制、时刻在线的法律顾问,推动宪法、民法典入户,让法治观念真正深入人心。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及时掌握和回应不同利益主体的关切和诉求,有效预防和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同时,珠泾村召开村民大会,协商制定独具特色的村规民约,用道德的力量移风易俗。制定“小微权力”清单,吸纳老党员和居民代表加入村务监督委员会,增进基层自治活力。设立“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百姓议事厅、“和美家事调解室”等,拓宽居民参与村务的渠道,解决了小区停车难、车库开店、车库住人、毁绿种菜等棘手问题。

  该村还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为主线,着力打造“护河美村行、睦邻爱村行、乐文育村行、生态宜村行、自治兴村行”等。引进社会组织,挖掘社区志愿达人,以传统节日为纽带,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清脏、治乱、拆违、增绿”行动。


  “党建+”助力乡村依法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近年来,珠泾村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打造“党建+”模式,以法治力量增进基层“自转”活力,通过“巡回审判”“调解课堂”“模拟法庭”“乡村普法”等多种形式,开展各类情景式、沉浸式的乡村法治实践,让法治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乡村依法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昆山市人民法院周市人民法庭在珠泾村开展“巡回审判”,将庭审搬到居民“家门口”,在村内公开审理案件,党员干部、法律工作人员、群众代表等参与旁听,零距离感受司法权威,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效果,不断营造人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珠泾村选取党员骨干、律师、“法律明白人”、热心志愿者等,充实到基层调解队伍中,架起服务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围绕乡村纠纷案件较多的领域,选择典型案例,邀请专业人士在基层一线进行现场调解,不断提升党员群众“援法议事”的意识和能力。

  为进一步聚焦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珠泾村联动周市人民法庭,邀请中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模拟法庭”活动,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法警等不同角色,“沉浸式”体验庭审现场,引导未成年人增强法治意识,助力健康成长。

  同时,珠泾村还组织党员干部在辖区内进行法治调研,收集群众问题建议,联合律师针对群众问题开展法律专题讲座,现场回答群众有关民间借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常见法律问题。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发挥珠泾村法治广场普法阵地功能,加强业务培训,让“法律明白人”“百姓调解员”活跃在居民楼栋,打通基层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