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保护需全社会共同参与
近期,检察机关服务国家公园建设研讨会在青海西宁召开。会上发布了一批检察机关服务国家公园建设典型案例,提出要积极探索与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协调联动的整体工作格局,加强检察机关内部协作,与国家公园管理、林草、生态环境等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协同配合,推进国家公园园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综合治理。
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2022年印发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
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意义重大。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根本目的,就是以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基础,以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目标,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健全法治保障,强化监督管理,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17年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提出,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
检察机关通过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的形式为国家公园保护提供了有益探索。但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来都不是单方面努力,需要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让全社会共同加入国家公园的保护建设管理中,共享国家公园带来的生态福祉。
在立法方面,应研究制定有关国家公园的法律法规,明确主体资格、功能定位、保护目标、管理原则等内容,并研究出台配套法规,做好现行法律法规的衔接修订工作。
在管理方面,可以建立多方共治的长效管理机制,鼓励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保护,加强协调联动。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统一执法机制,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造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和资源受到损害的行为主体严格问责,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充分调动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面力量,优化运行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引导各类社会机构特别是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要通过政策宣讲、产业引导、专题培训等方式,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共建的能力,推动实现国家公园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