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昭觉县公安局新城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绘出最美“枫”景


  4年前的5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城周边的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迎来了1.8万余名“新居民”。他们来自昭觉县的28个乡镇、92个边远山村,其中还包括备受全国人民关心关注的“悬崖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面对大量人口在短时间内的集中迁入、辖区治安防控任务急剧增加而警力配置严重不足的“两难”课题,昭觉县公安局新城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提升辖区社会治理水平,努力让安置点成为搬迁群众新文化、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丰富和发展中逐步成为平安昭觉的生动注脚。

  4年的时间,新城派出所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不上交”作为核心指标,把“平安不出事”作为主责主业,把“服务不缺位”作为第一要求,切实提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在内的辖区社会治理水平。新城派出所也因此于2020年12月被命名为四川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党建引领,解决民生实事

  始建于1969年、重建于2007年的新城派出所,位于昭觉县县城中心位置,辖区面积60.8平方公里,实有人口8.5万人,户籍人口3.8万人,宜昌公路横穿全境,是西昌至美姑、金阳、雷波的必经之路,交通便利、流动人口多、城乡客流量大,地理位置比较复杂。

  2020年5月,包括84户“悬崖村”村民家庭在内的3900户1.8万余名贫困群众搬出世代居住的大山,住进集中安置点,开启新生活。这给安置点所在地的新城派出所带来了严峻考验。

  面对新挑战,新城派出所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牢固树立“缺钱不缺志、缺人不缺位”理念,聚焦党建引领公安工作开展,用忠诚守护“悬崖新村”长治久安。

  据新城派出所负责人杨丹介绍,该所坚持聚焦党建引领,提出“高举旗帜、向我看齐”口号,有效指导和引领工作。全所民辅警在“党建引领”这面旗帜下,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在扎实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党内生活规范化、工作亮明身份化的同时,结合安置点社会治理全新特点,成立了两个由所领导任组长的党小组,积极吸收社区党员干部进入党小组。

  “我们由此形成了1个党支部、2个党小组、N个社区干部组成的‘1+2+N’联议、联治、联动机制,实现了社区警务工作与安置点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杨丹说。


  夯实基础,维护辖区稳定

  为夯实基础,维护辖区稳定,新城派出所紧扣时代脉搏,结合自身实际,抓实勤务规范、重点巡控、社区警务、民力挖掘、智能支撑“五大板块”,确保平安不出事。

  在抓实勤务规范方面,新城派出所秉持“战时联合、平时专责”原则,规范设置勤务指挥室和社区警务队、执法办案队“一室两队”警务模式,建立每日警情分析研判、矛盾纠纷调处、全天候巡防工作“三大机制”,警务运行更加科学灵敏高效。

  在抓实重点巡控方面,新城派出所针对高峰期和夜晚案事件高发情况,把辖区划分为5个网格,每个网格配置社区民警1名、辅警5名,按照早中晚三个时段,采取错时巡控模式,对学校、银行等重点单位和人流密集场所路段开展动态巡控,有效挤压违法犯罪空间。

  在抓实社区警务方面,新城派出所将16个村(社区)警务室按照“1+2+N”模式配备1名民警、2名辅警和若干名网格员,专职负责辖区治安防控、纠纷调解、法治宣传和基层基础工作,确保社区民警专职化。

  在抓实民力挖掘方面,新城派出所组建由社区干部、单位保安、的士司机、快递小哥、商家业主、网格员、志愿者等参与的3支治安协防联盟阵线,分别由一名社区民警负责指导开展群防群治工作,构筑起全覆盖、无死角的新城“民力长城”。

  在抓实智能支撑方面,新城派出所先后调整扁平化实战指挥体系,在辖区重点区域整合视频监控资源,配齐执勤巡逻装备,积极开展“智慧村寨”活动,实现安置点治安要素动态感知、立体管控。

  据了解,2023年,新城派出所辖区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35.4%,治安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38%。


  多措并举,合力化解纠纷

  2023年3月3日,新城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有人在南坪社区发生争执,派出所值班人员立即赶赴现场。经了解,二人因婚姻纠纷发生争执,双方家庭也因此事争吵不休,经出警人员联合民间“德古”(指通晓彝族传统习惯,能言善辩、办事公道,被大家信任和尊敬的人)多次劝调,最终调解成功——双方家庭达成一致意见,同意自此互不干扰,并当场签下调解协议与谅解书。

  这是新城派出所民警联合民间“德古”助力矛盾纠纷化解的一个缩影。为真正实现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新城派出所专门组建专职队伍,建立由街道党工委主导,社区民警、司法所干警、社区干部、公益律师以及彝族“德古”等共同参与的“矛盾调解先锋队”,专司矛盾纠纷疑难杂症,采取“掌握真实情况、避免激化矛盾、做到对症下药、实现互相谅解、争取最佳效果”五步工作法,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取得良好效果。

  除组建专职队伍外,新城派出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自治、法治、德治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重要作用,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化解在小,实现矛盾不上交。在主动排查发现方面,社区民警与社区干部每两天开展一次研判会商,梳理辖区矛盾纠纷,并结合“六进六边”工作,深入社区排查摸底,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化解。

  此外,新城派出所格外重视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和调解方式的创新。经多次调解无法化解的矛盾,采取“司法调解+‘德古’调解”方式,确保调解工作不留“后遗症”。为提升辖区群众的法治意识,该所依托政府“移风易俗宣传队”,采取召开“坝坝会”和“平安昭觉”双微平台宣传等方式,大力开展法宣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等,广大群众法治意识持续提升。


  贴心服务,提升工作质效

  每年开学季,学生入学需要有在辖区内居住的登记证明。考虑到这一情况,去年,新城派出所民警主动到移民搬迁安置点中有留守儿童以及行动不便的家庭,热心为民服务,真情为民排忧,根据派出所掌握的“一标三实”信息和向社区管理部门了解到的情况,提前上门为83名留守儿童和25户行动不便的家庭远程办理居住登记证明,得到群众一致赞扬。

  这是新城派出所民辅警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厚植为民服务情怀,用心用情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实例之一。

  近年来,新城派出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民生实事,抓牢务实举措,提供贴心服务,构筑安置警务“连心室”,搭建户籍管理“连心桥”,建好联动服务“连心路”,全力打造出“彝区枫桥”警务品牌。

  新城派出所积极与搬迁群众户籍地、安置点社区管委会和公安机关内部“三方互动”,采取一对一帮扶举措,落实专人开展对口帮扶,有效防止了“因毒致贫、因毒返贫”现象在安置点发生。大力推行“支部+家支+协会”等具有昭觉特色的民间禁毒工作模式,全面铲除安置点毒品滋生土壤,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针对无户口人员落户、群众无序搬迁等户籍管理难题,新城派出所开展上门“保姆式服务”,精准搜集户籍相关信息,及时解决了安置点无户口群众户口问题,并对人口信息问题数据进行清理纠错,对疑似“控辍保学”儿童户籍信息进行清理。同时,在4个安置点设立4个警务室,每个警务室配备1名专职民警、10名辅警,把警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方便群众办事求助。

  截至目前,全县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社会治安大局平稳,未发生重大刑事及治安案件。1.8万余名搬迁群众在新家园守望相助、关系和睦。全体社区民辅警、社区干部和群防群治工作力量履职尽责,用心用情忠诚守护着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