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首席+法院”打造纠纷多元化解“暖城方案”

  本报讯(记者任晓宁) “感谢法官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我们的事情终于解决了,20多年的心结也终于打开,为法学会和法院工作点赞!”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人民法院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当事人王某某感激地说。

  原来,2004年因徐某某等3人入室抢劫,造成杭锦旗某镇村民王某某重伤。杭锦旗法院作出生效刑事判决后,因被告人徐某某无力支付罚金,也没有财产赔偿被害人,王某某的损失一直得不到赔偿。由于王某某家庭困难,为了追回损失,多年来通过各种途径以信访方式反映赔偿诉求。信访案件转交至杭锦旗法院后,该院借助“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院”模式,由“首席”把脉找准“症结”,抓住问题实质对症下药,制定化解方案,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和法官多次前往信访人家中了解情况,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司法救助途径解决信访诉求,最终促使该案得到圆满化解,解了当事人的“事结”、“法结”和“心结”。

  据了解,今年3月,在鄂尔多斯市法学会的指导下,鄂尔多斯市两级法院立足“三端五防线”诉源治理模式,依托全市法学会10个专家库、107名专家,全面探索“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院”诉源治理新模式。以群众法律需求为导向,聚焦“暖城暖法”主题,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及时为群众释疑解惑,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暖城温度”和“暖法力度”。目前,全市两级法院均挂牌设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全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中84位专家成员入驻工作站。截至5月底,全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共调处诉前调解案件179件,成功调解155件。

  建强基层阵地,让“首席”融入社会治理。鄂尔多斯市法学会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为抓手,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基层,广建基层工作站,切实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妥善化解,让工作站成为传播法治温度的“暖心屋”。鄂尔多斯市在实现旗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院”工作站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将工作站与派出人民法庭、政务服务中心、会员之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信访联合接访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结合,健全完善基层法律服务网络,为“首席”搭建广阔平台,合力解决群众法律诉求,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精准把脉问需,开展法律“义诊”解难题。鄂尔多斯市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权威性、专业性优势,整合资源力量,创新“专家会诊、‘首席’把脉”等形式,采取定期走访、主动问需、“订单式普法”等方式,宣传法律知识、化解信访积案,解答群众问题,帮助基层、企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堵点等问题。全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加“义诊”活动3次,接待并答复群众法律咨询149人次,协助核查信访案件29件。

  延伸法治触角,主动服务群众“零距离”。鄂尔多斯市法学会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延伸到园区、厂区、景区、小区,让“首席”“零距离”常态化、实战化开展工作,有效发挥“法治贴心人”作用。鄂托克旗法学会联合旗法院,在棋盘井工业园区设立了“暖心服务点”,围绕园区企业和当地群众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法律服务,得到了当地企业和群众的好评。在办理一起涉及多位农民工工资案件中,暖心服务点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主动加入案件办理过程,亮明身份,协助法院调解纠纷。经过“首席”和法官的共同努力,涉案的10余名农民工及未诉至法院的另外40多名农民工工资得到了及时发放,真正实现了从“一案止争”到“百案解纷”。

  鄂尔多斯市法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鄂尔多斯市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力打造“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院”工作“暖城暖法模式”,进一步整合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和力量,健全完善社会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探索法治实践新路径,不断激发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新动能,助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为平安鄂尔多斯、法治鄂尔多斯建设贡献法治力量和法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