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筑牢安全消费屏障
6月14日,国家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组织开展2024年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行动。此次行动全国共销毁侵权假冒伪劣服装鞋帽、食品药品、化妆品、烟酒和作弊电子秤、盗版出版物等200多个品种、3300吨、货值达3.3亿元。销毁采取绿色环保、无害化方式进行。(6月17日央视网)
打击侵权假冒伪劣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营商环境,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据统计,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假冒伪劣商品犯罪8503件、14560人,起诉18777件、38936人,有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假冒商品,是净化市场环境的关键环节,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
消费者对假冒商品深恶痛绝。从假烟、假酒、假食品、假药品,到假农药、假种子、假配件、假建材,一些非法企业与不良商家商德败坏,为了私利罔顾法律法规,漠视群众利益,制假贩假售假,以次充好追逐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危害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同时,假冒伪劣商品侵犯了正品厂商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各地市场监管、公安、司法机关等部门要密切协同,强化联动执法,加大针对制假售假的打击力度,及时查处各种制假造假“黑窝点”和网络销售平台,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各类违法行为,提高违法犯罪成本,“零容忍”打击各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筑牢安全消费屏障,切实维护消费者和企业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要加强法治宣传,引导公众提高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辨识能力,鼓励社会公众举报侵权假冒行为,发挥社会监督共治作用,营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
各地各部门要清醒地认识到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优化消费环境,注重打建结合、依法治理、社会共治、统筹协调,着力维护统一、高效、有序、安全的市场秩序,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