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退票”应成演唱会的标配

  粉丝花费千元购买某歌手上海演唱会的门票,到场后却发现,视野被立柱遮挡,看歌手成了看柱子。9名粉丝因此起诉主办方上海魔方泛文化演艺有限公司。6月20日,这9起服务合同纠纷案在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梅陇人民法庭一审宣判。法院判令被告以阶梯式退票比例按单张票价420元、650元、910元的标准退还原告票款。(6月20日光明网)

  粉丝购买到明星演唱会的“柱子票”,观看演出时面对偶像“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体验感肯定大打折扣。因此,有法律人士早就指出,如果演出经营者没有事先充分告知消费者座位存在遮挡情况,消费者完全有权要求退票或获得适当补偿。然而,在上述事件中,粉丝在事中事后和主办方就赔偿问题未达成一致,于是起诉至人民法院,请求法院判令演出经营者返还票款,并向原告支付惩罚性赔偿金,即“退一赔三”。

  在本起“柱子票”案件中,法院对原告主张视线被遮挡的事实予以确认,认为被告既没提前主动告知原告其座位视线被遮挡,保障原告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没制定预案,在现场主动为原告调换座位,被告的服务存在明显瑕疵,构成违约。但同时,观众对于演唱会的体验不仅在于看,还在于听、感受和互动,原告的体验感虽不尽如人意,但不足以认定被告构成根本违约,且原告并未提前退场,故要求被告全额退款,法院难以支持。原告在购票时,只是购买了相应区域的预售门票,并未被分配具体座位号,加之当时现场舞台搭建尚未完成,不足以认定被告构成欺诈,“退一赔三”也不予以支持。

  故在退款比例上,法院作出酌情执行阶梯式退票的裁决,即距离舞台近的内场票,退款比例应高于距离舞台远的外场票,这是对双方利益的平衡。近年来,演唱会“柱子票”越来越多,今年4月20日—21日,某歌手组合巡回演唱会首站在江苏常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在演出结束第二天,就有网友爆料买到“柱子票”,要求退款被拒。当事歌手随即发微博,支持涉事网友维权,并为其预留鸟巢演唱会内场门票。最终相关方面发布公告,针对此事道歉并退款。然而,更多类似纠纷的解决并不顺利。上述这一判例,对解决该类纠纷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演唱会执行阶梯式退票,其实有政策可依。文旅部、公安部去年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建立大型演出活动退票机制,设定合理的梯次退票收费标准,保障购票人的正当退票权利。期待上海这起“柱子票”判决,成为演出行业探索合理、科学、统一的退票规则的契机,以完善的市场规则,平衡消费者和演出方的合法权益。

  当然,无论是“柱子票”还是“墙根票”,背后的深层问题是,演出机构没有高度重视消费者的权益,让每个观众都能得到公正、公平对待。不销售遮挡严重的座位,对有一定遮挡的座位执行特价票,正价票可阶梯式退改换等,并大力改善演唱会门票的售后服务,比如在现场主动为遮挡严重的消费者调换座位等,才能让火爆的演出市场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