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智能手表回归“护娃”本职

  当前市场上,小天才、华为、小米等品牌都在积极竞争儿童智能手表市场,集体“卷”向多功能,不少旗舰产品售价超过千元。儿童智能手表在功能上集体“堆料”,引发了公众对儿童智能手表过度娱乐化的担忧。此外,一些儿童智能手表应用被投诉存在诱导充值消费等问题,正在成为监管重点。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儿童智能手表质量差、虚假宣传、手表应用诱导儿童消费等问题的投诉超过2600条。(6月11日中国新闻网)

  大多数家长给孩子配备儿童智能手表是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通过手表及时掌握孩子的位置,方便与孩子取得联系。对家长来说,儿童智能手表只要具备通话、视频和定位功能就足够了。但儿童智能手表厂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不断给儿童智能手表功能“上新”,并开通免密支付、自动扣款,诱导儿童充值消费,在家长不知情或难以管控孩子的情况下赚取“黑心钱”,让家长气愤不已。家长气愤的不仅是儿童偷偷充值消费,更重要的是儿童醉心玩乐,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儿童智能手表市场广阔,厂家自然不会放过赚钱的机会。想赚钱没有错,但是儿童智能手表的使用人群是儿童,厂家在涉及制造儿童智能手表以及内置应用程序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依法依规经营,确保生产销售的产品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广告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儿童智能手表中添加各种各样的功能,在应用程序上大做文章,通过各种应用程序诱导儿童充值消费,既触碰了道德底线,也逾越了法律法规底线。

  儿童智能手表应用程序诱导儿童充值消费,“护娃”变“坑娃”,不只是家长之痛,也是社会之痛。让儿童智能手表回归“护娃”本职本位,需要各方齐心协力。

  对监管部门来说,要设置儿童智能硬件市场应用程序准入基本标准,加强内容审查,禁止违法不合规的应用程序进入市场,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厂商,让它们得不偿失。对厂商来说,要对产品的硬件和软件严格把关,坚决杜绝毒害儿童的产品流入市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让孩子远离“坑人”的儿童智能手表,家长责无旁贷。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教育孩子正确使用儿童智能手表,避免过度依赖和沉迷其中。同时,家长也应对孩子的消费行为进行监管和控制,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当各方都落实好呵护儿童健康成长的责任,儿童智能手表就能回归“护娃”本职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