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滥权异化为“协调”
重庆市铜梁区政协原主席何建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在任期间,何建伟利用县领导的身份,大肆向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打招呼,在这种“协调”中,先后为10名特定关系人和相关单位,在获取土地、项目推进、介绍项目、拨付工程款、项目验收、企业经营、获取补贴、协调审批、招商引资、安排工作、调整岗位等方面提供帮助,涉嫌非法收受财物近两千万元。(6月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何建伟虽然曾担任统战部部长,不直接分管国土、建设、水利等部门,但他利用县领导的身份,大肆向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打招呼,做起了“协调”工作。看似什么都不管,但通过这种“协调”,其实就变成了什么都可以管,而且在每一次的“协调”中都能非法获取个人利益。
所谓的“协调”,用何建伟的话说,“我一只手拉着商人老板,另一只手拉着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将自己作为‘钱’和‘权’的连接点。”一次次“协调”其实就是一次次赤裸裸的权权交易、权钱交易。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协调”几乎不留痕迹,隐蔽性强,给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取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种把滥用权力异化为“协调”的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
“滥权”异化为“协调”,是权力观出现问题。追溯源头,还是党性修养出了问题,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产生变异,道德品行堕落变质,在风浪考验和利益诱惑面前“缴械投降”。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正确权力观,“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热衷于权力变现、大搞权力寻租,在肆意妄为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
对党员干部而言,权力是把“双刃剑”,是正确认识权力、规范使用权力,还是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私产,任性用权、任性弄权,迥异的选择将使自己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手中的权力用正了、用好了,就能造福人民,服务社会。反之,就会出问题,就会失信于民,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害。
权力更重要的是意味着一种责任,党员干部必须把拧紧思想的“总开关”作为头等大事,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夯实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发扬“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着力提升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滥权”异化为“协调”,也给各级党委、纪检监察机关敲响了警钟,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党纪学习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要让党员干部切实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纪律就在眼前,主动、自觉和乐于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让积极开展监督、主动接受监督成为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