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岗布吉街道:将多元化联合调解平台下沉到“家门口”

  过去一年,在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一个个带有专属名字的调解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便是布吉街道“众和”多元化联合调解平台(以下简称“众和调解平台”)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

  物业小区联合调解平台的建立,是龙岗区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龙岗、法治龙岗所作出的一项探索创新,已被纳入2024年市、区两级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布吉街道便是此次探索的试点街道之一。基于这个调解平台,布吉街道小区里的纠纷有了“去处”,邻里“千千结”也被逐一解开。


  嵌入微单元,一站式补充调解

  布吉街道位于龙岗区西部,南邻罗湖区,是深圳市的交通枢纽之一,人口密度大,建筑密度高,类似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更是数不胜数。在此背景下,2023年,在龙岗区司法局的指导下,龙岗区布吉街道司法所创新打造了众和调解平台,把调解工作前置在花园小区、城中村、商业楼栋内,将矛盾纠纷化解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如今已有了18个试点。

  “以小区为调解服务单元,是对原有的‘区—街道—社区’三级调解架构的丰富和补充,弥补了调解工作中的最后链条。”布吉街道司法所所长陈嘉圣说。

  记者了解到,布吉街道以联合调解工作室为依托,配套开展矛盾纠纷预防与化解、法律咨询、普法教育与宣传、心理辅导、链接资源等“一站式”补充调解服务。同时,众和调解平台还开通了调解线上预约服务,并通过电话、微信等工具建立了社区援助热线服务,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吸纳微力量,下沉式多元解纷

  刚退休不久的彭女士是众和调解平台调解志愿队里最早的成员之一,在布吉街道,像她这样的调解志愿者还有200多人,每人都经过严格的筛选和系统的培训。平日里,他们身着统一的红色马甲,或是在调解工作室轮流“坐诊”,或是在小区开展平安巡查和矛盾纠纷隐患预警排查。“我们多跑腿,帮邻居把矛盾解决了,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彭女士对记者说。

  据了解,2023年以来,布吉司法所同步搭建起以调解志愿者为主力军、以“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调解志愿者”为基础调解力量的三级联合调解队伍,已孵化建立调解志愿者245人,其中骨干调解志愿者105人。

  “我们非常重视调解志愿者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已经开展了5期调解志愿者实务专题培训,接下来,还计划邀请志愿者们走进法庭、旁听庭审,让他们感受司法权威,深化法治理念。”陈嘉圣介绍。


  做实微调解,铸就龙岗大平安

  记者了解到,以众和调解平台为抓手,布吉司法所还创新实践了“五位一体”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综合工作机制,即预警排查、问题研判、分级分流、快速处置、跟踪落实,推进实施“常态巡查、信息收集、归类分析、预警上报”矛盾纠纷隐患排查预警“四步工作法”,推动实现矛盾纠纷隐患的高效排查和源头治理,同时还时常在小区开展沉浸式普法睦邻主题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依靠“微调解”的力量,布吉街道的矛盾少了、人情更暖了。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底,众和调解平台收到、接听调解咨询152次,实地走访调研跟进群众诉求133次,参与矛盾纠纷调处112起,成功化解邻里矛盾纠纷98起。多元化联合调解队伍下沉到花园小区、城中村、商业中心后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和相关意见建议268条。

  “众和调解平台是人民调解精细化服务的创新尝试,经过1年的试点,各方面的经验都比较成熟,我们计划将其复制扩散,争取年底实现在每个社区都配有3个调解工作室的目标。”陈嘉圣说。

  龙岗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对物业小区联合调解平台建设的统筹指导,围绕试点目标任务,稳步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并坚持边实践、边总结,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为龙岗区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