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中院通报北京破产审判工作情况

  本报讯(记者王蓉 通讯员张戎畿) 如何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破产路径为企业纾困解难?破产审判如何能动履职服务首都营商环境建设?破产重整如何助推发展首都新质生产力?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召开“以专业化破产审判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新闻通报会,通报北京破产法庭成立五年的破产审判工作情况,并发布成立五年来审理的典型案例。

  通报会上,北京一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马强通报了北京破产法庭成立五年来破产案件的审理情况,介绍了法庭以重整“加法”助推发展首都新质生产力、用清算“减法”服务首都“减量发展”战略、以企业集团重整“乘法”放大整体效益效能和用国有企业清算“除法”助力企业“瘦身健体”的审理特点,破产审判实现了提信心、重创新、优营商、惠民生的良好效果。

  北京一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马来客通报了北京破产法庭成立五年来审理的十五个典型案例,案例涵盖大型企业破产清算案、破产重整案,中小微企业破产重整案、破产和解案,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等不同类型。马来客着重介绍了不同类型案例在推动企业风险化解、各方主体利益平衡、市场交易秩序稳定保障、跨境司法承认、企业经营者个人债务一体消解等方面的典型意义。

  就北京破产法庭审理破产大要案的特点,北京破产法庭庭长常洁围绕体量大、影响广、风险高、处理难四个特点作了阐释。

  北京破产法庭副庭长宁韬就北京破产法庭审理中小微企业破产案件亮点举措,从提升企业挽救速度、降低企业救治成本、熔断担保圈风险和推出系列中小微企业专门挽救特殊规则等方面作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