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控烟法规进一步落实落地

  2023年,44个城市新出台或修订了市级控烟相关法规。截至目前,我国24个省份出台省级控烟相关法规,254个城市出台市级控烟相关法规,全面无烟法规保护人口比例不断提升。这是记者在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医疗机构控烟及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控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的信息。(5月27日新华网)

  吸烟的危害众所周知,也让许多人生厌,可禁烟控烟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人心。在公众场合点燃一支香烟,是缺乏自律、控烟意识淡薄的表现,更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对公共文明和法律法规的漠视。吸烟不仅污染环境,损坏吸烟者身体健康,二手烟对他人健康的危害也很大。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烟草是当前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烟草不仅损害吸烟者健康,还会导致二手烟在人群中的传播,增加他人患癌症、心脑血管疾病、肺病等风险,由吸烟引发的健康问题还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全球十大死因中逾半数与吸烟或二手烟有关。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社会对烟草带来的公共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推动了控烟立法的发展,众多城市已实施控烟的地方性法规,全面无烟法规保护人口比例不断提升。

  事实上,早在2003年11月10日,我国就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成为其第77个签署国,与世界各国一起在控制烟草领域作出了重要承诺:自2011年1月起,我国应当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2011年3月,修订后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新增“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规定。此后,室内公共场所禁烟被写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多项法律法规,各地方也在积极推动控烟立法工作,为做好控烟工作提供了良好法治保障。同时也要看到,控烟工作仍然面临严峻形势,吸烟的年轻化趋势等问题不容忽视。

  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烟草威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吸烟有害不容置疑,戒烟控烟势在必行,必须让控烟法规进一步落实落地。各地各部门要加大控烟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健康意识和法治观念,从源头减少吸烟人群的增量。要推动公众参与控烟工作,支持和鼓励媒体、社会组织和个人加强对公共场所控烟工作的监督,加大对违法吸烟者的惩戒和曝光力度,让控烟相关法规真正落地,切实提升控烟成效。要在烟草生产、销售、税收等环节完善配套措施,制定相关法律执行细则,加强吸烟危害宣传教育,保障公众健康权益,提升城乡文明水平。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控烟法规不能沦为“一纸空文”。从我国多年的控烟历程来看,执行难、屡禁不止是一大弊病。由此,控烟法规落地,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控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立法、执法、守法三管齐下,通过无烟法律的实施、宣传倡导和社会共治,推动控烟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