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低俗婚闹需要依靠法治
李芸与男朋友相恋数年,2022年8月,两人决定结为夫妻,打算在湖南常德当地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婚礼当天,按照当地习俗,新郎要去新娘家接亲。“闹一闹才好,两位新人才能幸福!”亲戚朋友不断起哄,婚闹越热闹,将来的日子就会越红火。可对于李芸来说,这次婚礼现场没有底线的婚闹,成了她的心病,留下了阴影。(5月14日法治网)
婚俗礼仪传承千年,全国各地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礼习俗,也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有的地方却出现了与移风易俗要求相违背、与社会文明风尚相抵触、与传统文化相偏离的低俗婚闹现象。人们常常在社交网络上看到类似的视频,新郎被绑在树上抽打、扒衣,新娘、伴娘被各种骚扰、搂抱,新人及家属被强迫做各种不雅表演,场面恶俗,不堪入目,尺度之大,下限之低,令人大跌眼镜。
婚闹,作为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之一,本意是亲朋好友为新婚夫妻送上祝福和沾沾喜气热闹一下的环节。然而,在一些婚礼现场,婚闹却变了味,因为一些人的言行无忌,这份“闹”背离了初衷,甚至有人借闹婚之名,实施猥亵、故意伤害或其他违法行为,使婚闹失去了尺度,变得无底线,以所谓的“习俗”为名,行无礼之事,因婚闹产生的纠纷,给新人和宾客带来了无尽的困扰和痛苦。风俗变成恶俗,热闹变成“胡闹”,喜事化为悲剧,当事人为此要“埋单”,还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
低俗婚闹突破底线,轻则属于民事侵权行为,重则是违反刑法的违法犯罪行为。民法典明确规定,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低俗婚闹显然是违反法律规定、侵害人格尊严的行为。此外,低俗婚闹根据其行为方式的不同可能涉嫌不同罪名,比如低俗婚闹行为人强制新郎新娘、伴郎伴娘及其他人员穿戴、佩戴有伤风化的服饰、标识标牌或进行有伤风化、有辱人格的不雅表演,或强行在新郎新娘、伴郎伴娘及其他人员身上涂抹、泼洒有伤风化、有辱人格的物质,造成严重后果的,涉嫌侮辱罪。低俗婚闹行为人趁机强行亲吻、搂抱新娘伴娘等人员的涉嫌强制猥亵罪,如果新郎、伴郎或其他男性趁机或趁着酒劲与新娘、伴娘等人强行发生性关系的则可能构成强奸罪。
抵制低俗婚闹重在依法处罚。要加强对无底线婚闹行为的法律惩处,对于那些涉及人身伤害、侵害的低俗婚闹行为,司法机关要勇于“亮剑”,依法惩治低俗婚闹参与者,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以维护社会良好风尚。民政等部门要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倡导文明婚俗,完善乡规民约,明确法律的严肃性,净化社会风气,推进婚俗回归本义、彰显文明。同时,要探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婚闹乱象作出禁止性规定,通过发挥法律的引领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婚闹不是“胡闹”,不能以“搞气氛”为由行越界、违法之实。对于低俗婚闹,只要不断健全完善法律法规,确保法律惩处到位,倒逼公众提升文明意识,推动移风易俗,定可以让低俗婚闹回归文明祝福,让文明新风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