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中院能动履职助力企业“涅槃重生”

  “没想到案子这么快就圆满解决了,感谢法院。”日前,内蒙古包头市建工集团的职工代表、债权人代表等给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送来锦旗,向该院以司法赋能破产重整、助力企业“涅槃重生”表示感谢。

  2023年12月21日,包头市建工集团及其下属11家分公司破产重整案尘埃落定,重整计划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际履行全部执行完毕。包头中院裁定终结重整程序,按照重整计划减免的债务,自重整计划执行完毕时起,债务人不再承担清偿责任。这标志着昔日包头市建筑行业龙头企业正式“涅槃重生”。


  山穷水尽 联动破局

  据了解,包头市建工集团系包头市老牌国企,成立于1950年9月,前身是包头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历史悠久。企业蓬勃发展期承建了包头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包头工人文化宫、包百步行街等一大批当地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

  2007年,根据国有企业改制政策,该集团转为股份制民营企业。企业改制后,该集团因内部管理松懈,多次出借资质收取挂靠费,对挂靠工程管理混乱,2018年,因挂靠工程涉诉案件上百起,被判承担巨额欠款,公司名下所有土地、房产、账户全部被法院查封,职工工资停发,技术人员及高管纷纷离职,经营陷入困境。

  包头市建工集团重整案件可谓一波三折。2020年5月,包头中院对全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进行调研了解基本情况后,建议包头市建工集团利用破产重整制度摆脱财务困境、恢复营业能力。2020年9月,该公司向包头中院申请破产重整。因此次重整范围涉及包头市建工集团及其11家分公司,债权债务关系复杂、涉及职工700多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经过充分听证和反复论证后,包头中院决定对包头市建工集团进行预重整。这是内蒙古首例预重整案件,也是包头市预重整的首次尝试。

  预重整期间,虽然经过多方协调,但最终因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各方矛盾不断,导致预重整期间重整计划草案未获通过。因包头市建工集团是当地建筑企业中拥有资质门类最齐全、资质等级最高的建筑企业,为了保住企业的建筑资质,包头中院坚持救活企业原则,在法院、债务人、部分债权人代表、管理人几方多次沟通后,重新制定先申请破产清算,再适时转重整的可行性方案。


  重整立局 起死回生

  2021年8月10日,包头市建工集团又向包头中院申请破产清算。同年8月23日包头中院裁定受理。清算过程中,包头中院多次与各债权人及职工代表进行沟通,并与管理人就如何解决企业遗留问题进行协调沟通,最终征得各债权人的理解,一致同意让企业从破产清算转为重整。

  2021年11月17日,包头市建工集团正式进入重整程序。为了最大限度保障职工债权、税收债权及普通债权人各方的利益,包头中院多次协助管理人、债务人与投资人进行谈判,与债权人进行沟通,并指导管理人不断完善重整计划草案。经过各方坚持不懈的努力,2022年1月17日,重整计划经债权人会议各组表决通过。同年1月27日,包头中院裁定批准包头市建工集团的重整计划,终止重整程序。

  经过一年多的履行,包头市建工集团重整案终于大槌落下,重整计划全部执行完毕。2023年11月21日,包头中院裁定终结重整程序。

  包头中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包头市建工集团申请破产清算时,涉及执行案件近200件,根据专项审计报告显示:企业资产5.05亿元,负债6.48亿元,但集团实际可支配资产仅为1.25亿元。经过专业评估公司测算,如果企业破产清算,普通债权人清偿率仅为2.25%。而重整计划的履行,普通债权人清偿率达到了30%左右,国家税款及职工债权全部得到全额清偿。同时,企业通过重整程序,化解债务约4.5亿元,安置职工179名,解决了500多名退休职工医疗保险的社会统筹报销难题,盘活土地11906.41平方米,厂房、办公楼3107.83平方米,解决法院执行案件200余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记者了解到,目前,包头市建工集团已经摆脱财务困境,恢复正常的营业能力,并在府院联动的帮助下,对企业的金融、税务等信用信息进行修复,新的招投标工程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