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聚焦涉未成年人食品安全司法保护
本报讯(记者王蓉) 为落实未成年人食品安全司法保护,筑牢未成年人食品安全屏障,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四起涉及未成年人食品安全司法保护的典型案例。
本次发布的四起案例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注问题,事关未成年人日常食品和校园就餐安全,体现了对侵害未成年人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从严惩处的精神。四起案例中,有三起涉及未成年人的日常食品,另一起涉及校园配餐,与未成年人日常生活、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四起案例向未成年人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果断亮剑,对于维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推动形成良好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案例一是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消费者要求十倍惩罚性赔偿,法院判决予以支持。案例三是销售过期奶制品牟取利益,大量过期食品流入市场,涉案金额大,最终被法院判处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刑事责任。对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从严惩处,彰显了人民法院从严从重打击侵害未成年人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坚定决心。
在这批案例的选取上,着眼于社会普遍关注的涉及未成年人食品安全的多发案件或典型案件。例如,案例二是销售者虚假宣传孕婴用品,消费者受骗后提起诉讼,法院最终认定销售者属于以虚假或者引起误解的商品说明方式销售商品,构成欺诈,判决支持三倍惩罚性赔偿。案例四是涉及校园食品安全的行政纠纷案件,违法经营的食品导致18名学生生病,人民法院依法支持行政机关对违法经营食品企业予以严惩。这些案件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人民法院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违法行为依法严惩,有利于净化市场,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未成年人食品安全治理格局。
下一步,针对涉未成年人食品安全问题,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进一步融合贯通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全方位加强未成年人食品安全司法保护。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畅通沟通渠道、健全协作机制,形成依法惩治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合力。加强食品安全和法律知识宣传,推动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及公众提升食品安全和法律意识,规范涉未成年人食品生产经营活动。